
拟稿;起草。《後漢書·周榮傳》:“ 安 ( 袁安 )數與論議,甚器之。及 安 舉奏 竇景 及與 竇憲 争立北單于事,皆 榮 所具草。”《周書·王襃傳》:“凡大詔冊,皆令 襃 具草。”《南史·蕭子範傳》:“自是府中文筆皆使具草。”
“具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具草”指拟稿或起草,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文書、诏令等正式文本的撰寫過程。拼音為jù cǎo,注音為ㄐㄩˋ ㄘㄠˇ。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三、詞義延伸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官方或正式場合,強調文書的規範性起草,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文時仍具參考價值。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拟稿”“草拟”,均指向文本的初步撰寫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周書》等史書原文。
《具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從事農業耕種。它是一個動詞短語,表示進行農田耕作和種植作物的活動。
《具草》的部首分别是《具》和《艹》。其中,《具》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工具或器具,《艹》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植物相關的事物。
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把《具草》分解成兩個獨立的漢字:《具》和《艹》。《具》的筆畫數是8畫,《艹》的筆畫數是3畫。
《具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用來描述農民在田地裡進行耕作種植的活動。
在繁體字中,可以用「具草」來表示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一個古代的寫法是将《具草》分為兩個獨立的字,即「具」和「艸」。這種寫法常用于古代文獻和碑文等史料中。
1. 農忙的時候,農民們都去具草、撒種了。
2. 爺爺每天早晨起來就去具草,非常辛苦。
3. 農村的孩子們都知道具草是他們的家庭和生活來源。
1. 具體:表示細緻而明确的。
2. 草場:指供牲畜放牧吃草的場地。
3. 耕具:指用于耕作的農具。
4. 草率:形容做事急功近利,不認真。
1. 農耕:指從事農業耕種的活動。
2. 農事:指與農業相關的活動。
1. 不耕種:指不進行農業耕作。
2. 荒蕪:指農田荒廢,沒有耕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