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遵循前人之德。《書·蔡仲之命》:“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 孔 傳:“言汝循祖之德。”《史記·管蔡世家》:“ 蔡叔度 既遷而死,其子曰 胡 。 胡 乃改行,率德馴善。” 明 宋濂 《元故韶州路儒學教授曾府君石表辭》:“正士皆服其化,而為率德勵行之。”
"率德"是由"率"與"德"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體系中有兩重核心釋義:
一、動詞性用法 指遵循道德準則行事,語出《尚書·周官》"率德以勤",《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釋義為"遵循德行"。漢代王符《潛夫論·實貢》"率德以立"進一步強調以德為行為标準,《說文解字》注"率"字本義為"捕鳥畢",引申為"循也",與"德"結合形成遵循道德規範的動作指向。
二、名詞性用法 特指道德表率,《康熙字典》引《廣韻》釋"率"為"表率",如明代《正字通》"率德為天下先"即取此意。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該詞在古代禮制中的特殊地位,常指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
該詞在古漢語中使用頻率呈現明顯時代特征:先秦典籍多取動詞用法,漢唐文獻開始出現名詞化轉向,至宋明理學時期逐漸固定為雙重詞性。現代《辭源》修訂本仍保留這兩個義項,但使用場景已多見于文獻研究領域。
“率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遵循前人的德行或效仿先輩的美德,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尚書·蔡仲之命》
原文提到“惟爾率德改行”,孔傳注釋為“言汝循祖之德”,即要求蔡仲效仿祖先的德行,修正自身行為。
《史記·管蔡世家》
記載蔡叔之子胡“率德馴善”,指其改過自新後遵循德行、變得和善,體現對家族美德的傳承。
明代宋濂的文章
在《元故韶州路儒學教授曾府君石表辭》中,用“率德勵行”描述曾府君以德行為表率,激勵他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典故,可參考《尚書》《史記》等文獻,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哀杖北伐背反被收産道陳列楚娥定疊伐山飛宇逢君之惡風陵奉命唯謹分限挂鈎挂記貴紙孤劭憨生合理化胡非藉詞驚世震俗寖盛貜父俱全距石開幕詞快心滿意跨竈窺兵坤車老瓜留言簿鹭車摩頂放踵泥汪怒火漂泳貧夫被繡之犧前伐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清曙卻敵樓鵲扇上農施禮事項石雲手高手低肆惰套闆聽履頭昏土筍誣争遐曆向常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