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限的意思、分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限的解釋

(1).限制;約束。《尉缭子·兵教下》:“五曰分限,謂左右相禁,前後相待,垣車為固,以逆以止也。”《北史·陸俟傳》:“臣莅以威嚴,節以憲網,欲漸加訓導,使知分限。” 宋 司馬光 《上許州吳給事書》:“ 光 賤士也,其敢不自分限,而屢以其不肖之跡,污辱門下之塵。”《西遊記》第十九回:“你這老兒不知分限。”

(2).界限;限度。《三國志·魏志·程昱傳》:“遂令上察宮廟,下攝衆司,官無局業,職無分限。” 唐 白居易 《戒藥》詩:“生涯有分限,愛戀無終已。”《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這罪是有分限的--女人家犯淫,極重不過是杖罪。”

(3).區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崇政殿》:“其後 鳳凰閣 ,分限内外。”

本分;天分。 宋 蘇轍 《代張 * 道乞緻仕表》:“臣平生粗守廉隅,恥於僥倖,使臣今日得安分限,即是恩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先生曰:‘我輩緻知,隻是各隨分限所及……與人論學,亦須隨人分限所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限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内涵可溯至古代文獻語境。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包含兩個主要義項:

一、界限與制約 指事物發展的邊界或行為活動的約束範圍。《經義述聞·通說上》載"分限連文,分亦限也",此處強調"分"與"限"的互訓關系,如《三國志·魏書》"當以法制從事,何必下郡",體現制度框架下的行為規範。

二、身份規範 特指社會等級制度中的身份約束,《北史·魏宣武帝紀》"宗室子孫,仍不得預世爵之列"的記載,反映古代宗法制度中的身份限制。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論及"學者須守分限",強調認知活動需符合自身學養層次。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論著,指代研究範疇或理論框架的設定邊界。其語義演變軌迹完整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空間概念向抽象規範概念的發展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分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讀音不同有所區别,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讀音為fēn xiàn 時的含義

  1. 限制或約束
    指通過規則、制度等進行制約。例如《尉缭子·兵教下》提到“分限”用于軍事管理,強調左右相禁、前後相待的約束機制。

  2. 界限或限度
    表示事物範圍的邊界。如《三國志·魏志·程昱傳》中“職無分限”,指官職的權責缺乏明确界限。

  3. 區分或劃分
    指根據标準将事物歸類。清代文獻提到“分限内外”,即通過界限區分内外部。


二、讀音為fèn xiàn 時的含義

  1. 本分或職責
    如“讀書是學生的分限”,強調身份對應的責任。

  2. 等級或尊卑差别
    古代文獻如《北史》用“分限”表示上下尊卑的等級差異,例如“使知分限”即教導遵守等級規範。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現代應用,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案緝安祿山聱牙佶屈八比邦成誖暴悖險便是避殿兵官不多察恕偢問出防慈宮滌場跌跌跄跄恩風發紒返少風傳風景慣家規條幻術疾苦進達絶話窺觊林邱林業貍沙犂庭掃穴綠鬓紅顔酶原明悊彌衍莫邪沐芳目學内足潘江陸海泡罩塔偏節乾竭青羅器制瑞草魁三熱愛十不閑說述私忿汰黜天情題要五福先條霄蓋小河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