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纖。 元 虞集 《送張兵部巡視運河》詩:“桃花吹雨春牽纜,江水平堤夜唱籌。” 清 闵鼎 《避兵陳莊》詩:“牽纜復撐篙,船從草上過。”
“牽纜”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拼音為qiān lǎn,字面意思是拉纖,指通過人力或機械牽引船隻移動的行為。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體現,例如《送張兵部巡視運河》等古詩中描述的拉船場景。
部分詞典提到其引申為“引導或帶領他人前進”的抽象含義(如成語用法),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擴展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送張兵部巡視運河》等原句來源。
「牽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牽」和「纜」兩個字組成。
「牽」的部首是「牛」,共有11畫;「纜」的部首是「缶」,共有12畫。
「牽纜」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古代,「纜」指的是用獨木做成的長繩,用于系船;而「牽」則是指用手或其他工具拉動物體。因此,「牽纜」原指用纜繩将船隻牽引或牽引物體的動作。
「牽纜」的繁體字是「牽纜」。
根據古時候的寫法,在「纜」字的上方有一個「糸」字,表示繩索的意思。
1. 他拿起繩索,牽纜沿着河邊走去。
2. 漁民們雙手緊握着牽纜,協力将大船拖上岸。
拖纜、系纜、牽引
拉繩、拽繩
放纜、松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