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用金繩捆束的木櫃。《國語·魯語下》:“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韋昭 注:“櫝,匱也;金,以金帶其外也。”
“金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金椟”指外面用金繩捆束或金屬裝飾的木櫃。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魯語下》:“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韋昭注解為:“椟,匮也;金,以金帶其外也。”表明其用途是存放重要禮器或文書。
“椟”在古漢語中常比喻“外表樸素而内藏珍寶”,如成語“買椟還珠”。而“金椟”更強調外表的華貴,體現古代等級制度中對禮器規格的重視。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記載和文字學分析,但需注意網絡搜索結果中部分描述可能缺乏權威佐證,建議結合《國語》等古籍原文進一步查考。
《金椟》(jīn dú)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珍貴的金盒或金匣子。在古代,金椟是一種奢華的容器,用于保存珍寶、貴重物品或重要文件。
《金椟》的拆分部首為金(貝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椟(木字旁),表示與木器相關。
《金椟》共有9筆。
《金椟》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貴族社會的生活方式有關。在古代,貴族家族常常使用金椟來保存珍貴的物品,如首飾、文書或重要文物。金椟的制作精美華麗,象征着財富和地位。
《金椟》的繁體字形為「金樀」,「樀」是椟的另一種寫法,指的是木制的大籃子或箱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金椟》為例,它的古時寫法為「金樀」。古代的字體形狀更加古樸、流暢,與現代的字體有所差異。
1. 他打開了金椟,裡面放滿了珍貴的寶石和首飾。
2. 那個古老的金椟裡保存着重要的家族文件和圖紙。
金銀椟(jīn yín dú):金銀制成的貴重容器
白玉椟(bái yù dú):白色玉石制成的貴重容器
寶物椟(bǎo wù dú):存放寶貴物品的容器
金匣子(jīn xiá zi):指用金屬制作的盒子
金盒(jīn hé):指用金屬制作的盒子
破舊箱子(pò jiù xiāng zi):指破爛不堪的箱子
陶罐(táo guàn):指用陶瓷制作的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