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婦的意思、老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婦的解釋

(1) [I. old woman] 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老婦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婦恃辇而行。

詳細解釋

(1).年老的婦女。《易·大過》:“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國語·越語上》:“﹝ 句踐 ﹞命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 唐 杜甫 《石壕吏》詩:“老翁踰墻走,老婦出門看。”

(2).老年婦女的自稱。《戰國策·趙策三》:“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 長安君 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3).古代公侯夫人自稱于天子。《禮記·曲禮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老婦”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讀:

  1. 年老的婦女
    指代年齡較大的女性,屬于客觀描述。如《易經·大過卦》中“老婦得其士夫”,以及杜甫《石壕吏》的“老婦出門看”,均用此意。此用法與“少女”“青娥”形成反義對比。

  2. 年長婦女的自稱謙詞
    在古代語境中,年長女性常以“老婦”作為自我謙稱。例如《戰國策·趙策》中趙太後言:“老婦必唾其面”“老婦恃辇而行”,通過謙稱體現對話中的禮制規範。

  3. 古代貴族夫人的特定自稱
    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公侯夫人在面對天子時需自稱“老婦”,屬禮儀制度中的特殊用法,體現等級身份。

使用注意: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場景,日常交流若用“老婦”自稱可能顯得過于書面化。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戰國策》《易經》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老婦

《老婦》是一個代表老年女性的詞語,意思是年老的婦女。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老婦》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老”和“女”。其中,部首“老”具有4個筆畫,而部首“女”則有3個筆畫。

來源:
《老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曆史。在古代社會,人們用字來表達各種人物和事物。而“老婦”這個詞正是由“老”和“婦”兩個字組成的,用來形容年老的女性。

繁體:
在繁體字中,我們可以将《老婦》寫作「老婦」。

古時候漢字寫法:
《老婦》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還是由“老”和“婦”兩個字組成,隻是書寫形式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 老婦搖了搖頭,歎了口氣。

組詞:
1. 老人:指年老的人。
2. 婦女:指成年女性。
3. 老年:指年老的階段。
4. 婦孺皆知:形容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近義詞:
1. 老太太:年老的婦女。
2. 老婆婆:指年老的婦女。

反義詞:
1. 年輕人:指年輕的人。
2. 少女:指年輕的女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