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蓮戲的意思、目蓮戲的詳細解釋
目蓮戲的解釋
見“ 目連戲 ”。
詞語分解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曆曆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網絡擴展解釋
目蓮戲(或稱“目連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具有宗教色彩的古老劇種,其核心内容源于佛教故事“目連救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目蓮戲是以佛教故事《目連救母》為題材的戲劇形式,主要宣揚孝道、善惡因果等佛教思想。該劇種在不同地區有“目蓮戲”和“目連戲”兩種寫法,實為同一概念()。
二、起源與發展
- 曆史淵源
- 唐代已有《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為目蓮戲的雛形。
- 明代祁門人鄭之珍編撰《目蓮救母勸善戲文》,分上、中、下三卷共100折,成為經典劇本()。
- 地域流傳
主要盛行于安徽徽州地區(如黃山市、祁門、石台),清代張岱《陶庵夢憶》和魯迅《朝花夕拾》均提及該劇演出盛況()。
三、故事内容與主題
- 主線情節:傅相之妻劉青提因亵渎神明堕入地獄,其子傅羅蔔(目連)曆經地獄十殿救母,最終母子團圓。
- 核心主題:
- 宣揚孝道、行善積德;
- 強調因果報應,勸人敬佛持齋()。
四、文化意義與演出習俗
- 宗教功能:舊時每逢農曆閏年,民間演出目蓮戲以驅邪避災,兼具娛樂與教化作用()。
- 戲曲地位:被譽為中國戲曲“戲祖”,對後世戲曲發展有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 更多細節可查閱《目蓮救母勸善戲文》劇本(明代鄭之珍著)或《陶庵夢憶》(清代張岱)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蓮戲的意思
目蓮戲(mù lián xì)是指一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戲曲表演形式。它源于湖南省嶽陽市的嶽陽樓,是該地區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目蓮戲以其獨特的演出風格和美妙的音樂舞蹈而聞名。
部首和筆畫
目蓮戲的漢字中,部首分别是目(mù)和艹(cǎo),其中目是主部首,艹是輔部首。目蓮戲的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目蓮戲這個詞源自嶽陽樓景區的特色表演。在嶽陽樓的曆史上,曾多次舉行目蓮戲演出,因此得名。它是一種承載着嶽陽文化的藝術表達形式。
目蓮戲的繁體字為「目蓮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目蓮戲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目」字的古字形為「罟」,表示眼睛;「艹」字古字形為「艹」,表示草的形狀。因此,古時候寫作「罟艹戲」。
例句
1. 今年在嶽陽樓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目蓮戲演出。
2. 目蓮戲的音樂舞蹈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組詞
目蓮、蓮戲
近義詞
嶽陽樓戲、嶽劇
反義詞
其他戲曲表演形式、外國戲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