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首的意思、内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首的解釋

謂臣服,歸附。《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 呂向 注:“内首、迴面,皆賓服為臣也。”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 崇玉 以殺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誅;況 保 縱橫海上十餘年,殺二總兵,一參将,三遊擊,罪在不逭,今棄衆内首,則魚肉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首”一詞在漢語詞彙中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行政術語,其核心含義指代“歸附并自陳罪狀”的行為。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被明确收錄,釋義為“将罪狀禀告上司,自願接受懲處”,強調主動認罪、服罪的程式性動作,常見于古代司法或官場文書。

從構詞角度分析,“内”通“納”,意為“接納、呈報”;“首”指“自首、坦白”,二者組合後形成特定語境下的法律術語。例如《漢書·宣帝紀》中記載“吏民以義收食貧民、入谷物助縣官振贍者,已賜直,其百萬以上,加賜爵右更,欲為吏補三百石,其吏也遷二等。不欲為吏及内首者,皆以差次受爵”,此處“内首”即指主動申報并接受處置的行為。

該詞在《中國曆史大辭典》中進一步延伸為“對内部事務的自我檢舉制度”,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的監察機制。現代研究中,學者多将其與“自劾”“舉劾”等制度關聯讨論,例如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相關論文指出,秦漢時期的“内首”具有“以自省約束官吏權力”的治理功能。

需注意的是,“内首”在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其釋義需嚴格依托曆史文獻與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内首”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但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差異:

  1. 核心含義(古籍用法) 指臣服、歸附。該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常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權威的順從。例如:

    • 《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提到:“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呂向注為“賓服為臣”。
    • 清代曾國藩《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中“棄衆内首”即指歸附朝廷。
  2. 現代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内心深處的想法或秘密”,強調内在與外在的差異。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對“内”與“首”字義的引申解讀。

補充說明: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臣服”這一古籍釋義。若需表達“内心秘密”,更推薦使用“心迹”“衷情”等明确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悲悶本世紀閉治沖狹刺充辭富居貧賜履凋替獨有乏絕房産主方喻分文不值份子概覽高庸隔宿糧貢緞鼓響河清頌黃銅回蹬回空惑易精察颶潮勘驗科業魁梧靓審陵令籠屜龍庭露紅煙綠漉網沒事兒沵迤罴卧鋪張浪費乾吊前方強渡搶佯錢癖認得破人均若許十二調嘶啭訟言它心條枝桐華退如山移遐鄰鮮車相圃小日腳邪論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