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臣服,歸附。《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 呂向 注:“内首、迴面,皆賓服為臣也。”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 崇玉 以殺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誅;況 保 縱橫海上十餘年,殺二總兵,一參将,三遊擊,罪在不逭,今棄衆内首,則魚肉耳。”
“内首”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但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差異:
核心含義(古籍用法) 指臣服、歸附。該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常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權威的順從。例如:
現代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内心深處的想法或秘密”,強調内在與外在的差異。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對“内”與“首”字義的引申解讀。
補充說明: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臣服”這一古籍釋義。若需表達“内心秘密”,更推薦使用“心迹”“衷情”等明确詞彙。
“内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内部的首要或關鍵部分。它常用來表示一個事物或問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拆分“内首”的部首是“内”,表示内部或内在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4。
“内首”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為「內首」,保留了原有的意義和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内首”字的寫法如下:
內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内首”這個詞的例句:
1. 領導強調,解決這個問題的内首是加強團隊合作。
2. 在公司的發展規劃中,市場調研是内首。
組詞:内首經、内首要
近義詞:核心、關鍵、要點
反義詞:外敷、表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