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饷。《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稟賜斷絶,妻子飢凍。” 李賢 注引《前書音義》:“牢,稟食也。古者名稟為牢。”
“牢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láo zhí,注音為ㄌㄠˊ ㄓˊ。
基本釋義:
指古代對糧饷的稱謂,特指官府發放的俸祿或軍需物資。
出處與例句:
出自《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稟賜斷絶,妻子飢凍。”
李賢注引《前書音義》:“牢,稟食也。古者名稟為牢。”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人品質正直、行為堅定,如“牢直不偏”。
此用法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文獻佐證較少。
若有進一步文獻需求,可參考《後漢書》或《前書音義》等典籍。
牢直是一個表示堅定正直、不動搖的詞語。形容人的品質高尚、正直,态度堅定,不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影響。
牢直的部首是牜(牛的意義部首),筆畫數為7。
牢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它是由“牢”和“直”兩個字組合而成。
牢直的繁體字為「牢直」。
在古時候,牢直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體字為「樓直」。在字形上,古體字的「樓」表示了從心髒到手的一股強烈力量,而「直」則表示表達的意志堅定、直接。
他是一個牢直正直的人,從不受到任何貪婪的誘惑。
牢定、牢固、直接、直覺、直率、正直、堅定。
剛正、正義、剛直、堅決。
腐敗、陰險、狡詐、喪失、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