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节日相互送礼。谓之“餽节”。餽,通“ 馈 ”。《元典章·户部七·杂例》:“一勾到官,便则枷禁决挞,恣意骗胁,以供餽节之费。”
“餽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含义如下:
指旧时在节日期间相互赠送礼物的习俗。其核心含义包含:
最早见于元代法典《元典章·户部七》,揭露当时官吏借节日之名行勒索之实,说明该习俗在宋元时期已形成制度化的社会现象。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较纯粹的礼仪往来。
当代类似行为包括:
提示: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研究古代民俗时可参考《元典章》《东京梦华录》等文献,当代交流建议使用「节日赠礼」等现代表述。
餽节(kuì jié)是一个中文词汇,由“餽”和“节”两个字组成。餽指的是给予婚丧等场合中的宾客食物、礼品或财物,表示款待和敬意;节指的是特定的时间或日子。
餽的拆分部首是食,总共有12个笔画。节的拆分部首是艹,总共有8个笔画。
餽节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礼俗。餽在古体字中写作“贵”,表示尊贵和尊重;节在古体字中写作“朿”,表示植物的节段或条幅。在繁体中,餽字没有变化,而节字写作“節”。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餽字可以写作“贵”,节字可以写作“朿”。
1. 他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为亲朋好友准备了丰富的餽品。
2. 在传统文化中,春节是家人团聚、互赠餽礼的重要节日。
餽师(布置和准备餽礼的人)、餽客(受邀并接受餽礼的人)、餽物(指作为餽礼的物品或食品)。
赠品、馈赠、礼物
索取、贪婪、吝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