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麻繩做的帶子。古代喪服所用。《儀禮·喪服》:“絞帶者,繩帶也。” 賈公彥 疏:“‘絞帶者,繩帶也’者,以絞麻為繩作帶,故雲絞帶也。”
“繩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指用麻繩制作的帶子,主要用于古代喪服。根據《儀禮·喪服》記載,“絞帶者,繩帶也”,即喪服中系腰的麻繩帶子。賈公彥在注疏中進一步說明,這種帶子以絞麻為材料編織而成。
二、引申含義 在成語用法中,“繩帶”可比喻親屬關系或友誼的緊密性,強調人與人之間如繩索和帶子般牢固的聯繫。此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使用場景較特定。
三、其他補充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編織工藝細節,可查閱《儀禮》原文或紡織類文獻。
繩帶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用于綁紮、系結的細長物品,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強度。
繩帶的部首為纟(纖維),在漢字中常用纟表示與纖維相關的字詞。繩帶的拼音為shéng dài。
繩帶的總筆畫數為9畫,其中繩的筆畫數為7畫,帶的筆畫數為2畫。
繩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人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繩帶來固定、捆綁物品。繩帶在古代文化中也有着象征團結和束縛的意義。
繩帶的繁體字為繩帶。
在古代,繩帶的寫法有所變化。其中,繩的古代寫法為“繩”,由纟和仍兩個部分組成。帶的古代寫法為“帶”,由巾和廾兩個部分組成。
1. 我用繩帶把箱子綁好。
2. 繩帶在風中輕輕飄動。
3. 這條繩帶還太短,我們需要更長的。
一些與繩帶相關的組詞有:
- 繩索:用于攀登、綁紮等的粗細長繩。
- 腰帶:用于固定褲子或衣物的帶子,通常系在腰部。
- 領帶:男性常用于正式場合、搭配西裝的領結。
繩帶的近義詞包括:線繩、纜索。
繩帶的反義詞包括:松散、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