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樹的意思、崇樹的詳細解釋
崇樹的解釋
尊奉封立。《南齊書·江谧傳》:“皆雲誥誓乖禮,崇樹失宜,仰指天,俯畫地,希幸災故,以申積憤。”《北齊書·唐邕傳》:“遂留 晉陽 ,與 莫多婁敬顯 等崇樹 安德王 為帝。”《周書·異域傳上·蠻》:“更相崇樹,僭稱王侯,屯據 三峽 ,斷遏水路。” 唐 趙璘 《因話錄·羽》:“ 文宗 欲崇樹外戚,而詐稱國舅者數輩,竟不得其真。”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樹的解釋 樹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稱:樹木。樹林。樹大根深(喻勢力大,根基牢固)。 種植,培育:樹藝(“藝”,種植)。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立,建立:樹立。樹敵。 量詞,相當于“株”、“棵”:一樹梅花。
專業解析
"崇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尊崇并樹立、推崇并建立。它通常用于表達對某種思想、理念、制度、人物或風氣的推崇和倡導,使其得到确立和發揚。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崇: 本義指山高大,引申為尊敬、推崇、高尚。
- 樹: 本義指種植樹木,引申為建立、樹立、确立。
- 崇樹: 結合兩字含義,指推崇某種事物并将其樹立起來,使其受到尊崇、得以确立和傳播。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推崇和建立的行為。
-
古籍例證與用法: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多用于政治、道德、教化等方面。
- 例如,可以指推崇并确立某種治國理念(如仁政、禮制)、道德規範(如孝道、忠義)、社會風氣(如節儉、好學),或者推崇并扶植某位賢德之人。
- 來源示例(古籍引用需注明出處):
- 《後漢書》中可能有“崇樹鴻德”之類的表述,意指推崇并樹立宏大的德行(需查證具體卷目)。
- 其他史書或典籍中也可能出現類似用法,如“崇樹教本”(推崇并确立教化的根本)、“崇樹風聲”(推崇并樹立良好的風氣聲望)。
-
現代理解與應用:
- 雖然不如古代常用,但在現代漢語中,“崇樹”仍然可以用于較為書面或正式的語境。
- 它強調的是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推崇行為,目的是使被推崇的對象(價值觀、榜樣、風尚等)得到廣泛認同和踐行。
- 例如:“崇樹新風尚”(推崇并樹立新的風尚)、“崇樹道德楷模”(推崇并樹立道德榜樣)。
“崇樹”意指推崇并樹立,是一個帶有積極倡導和建設性意味的動詞。它主要用于表達對高尚品德、正确理念、良好風氣或賢能人物的尊崇,并緻力于使其在社會或特定範圍内得以确立和發揚光大。其使用多見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等權威辭書對“崇”和“樹”的釋義及合成詞義的引申。
- 古籍例證需具體查閱如《二十四史》、《十三經》等原始文獻或大型類書(如《古今圖書集成》)、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中的書證部分進行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崇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崇樹(chóng shù) 的核心含義為“尊奉封立”,主要用于描述對人物或權力的擁戴與确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政治或權力更疊的語境,例如:
- 《南齊書》提到“崇樹失宜”,指擁立不當;
- 《北齊書》記載“崇樹安德王為帝”,即擁立安德王登基;
- 《周書》中“更相崇樹”描述地方勢力自立為王侯。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3)将其解釋為成語,引申為“尊重賢才或學問”,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樹”字的誤讀(将“樹”理解為“樹木”而非“樹立”)。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
三、使用建議
- 曆史文獻場景:優先采用“尊奉封立”的釋義,多用于分析古代政治事件。
- 現代引申義:若需表達對人才的重視,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尊賢重才”,避免歧義。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南齊書》《北齊書》)或專業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以獲取準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上白馬津暴氣兵機鄙邑鼻祖場功陳說慈臨粹沖當家立計淡晴大衛丢包放任諷職诟唧還麾候駕會别憿絶澆懦井牀錦薰籠箕巫袀壹均州窯開舒夔臯棱銳憐新厭舊鹿樹馬法買身軀馬郞麻面漫吟悶損靡然成風耐辱居士甯佳竊活芹誠傾洩攘拳肉餅韶部頭沈究侍弟石黃蓍筮收襜收息竦駭梃杻文繹五鬥米道五香狎競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