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公的意思、端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公的解釋

(1). 唐 代對侍禦史的别稱。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外郎禦史遺補相呼為院長,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禦史相呼為端公。”《通典·職官六》:“侍禦史之職……臺内之事悉主之,號為臺端。他人稱之曰端公。”

(2).男巫的别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端公誑取施利,每及萬緡。” 清 唐甄 《潛書·抑尊》:“ 蜀 人之事神也,必馮巫,謂巫為端公。”

(3). 宋 代對衙役的稱呼。《水浒傳》第八回:“隻説 董超 正在家拴束包裹,隻見巷口酒店裡酒保來説:‘ 董端公 ,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請説話。’……原來 宋 時的公人都稱呼‘端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公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稱謂,其含義隨曆史與地域差異演變,現從詞典角度分述如下:

一、古代官府職役的别稱

“端公”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代官府中負責儀仗、刑獄的衙役或差役,屬基層公務人員。《唐六典》記載其職責為“掌執刀杖,隨官護衛”,常見于宋元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及白話小說中。例如《水浒傳》第四回提到“端公押解犯人”,此處即指執行公務的差役。

二、西南地區的巫傩文化角色

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的方言中,“端公”專指民間從事祭祀、驅邪、祈福活動的巫師,與傩戲、傩祭傳統密切相關。清代《遵義府志》載:“端公掌跳神禳災,戴面具執器而舞”,其職能融合了原始宗教與民俗儀式,被視為人神溝通的媒介。現代研究中,此稱謂常見于民族學文獻,如《中國傩文化通論》将其定義為“漢藏語系族群巫祭文化的活态傳承者”。

三、詞源考據與語義流變

據語言學家考證,“端”古通“專”,含“主持、正統”之義;“公”為敬稱,二者組合體現古代對特定職能者的社會認可。唐代起,“端公”從官職泛稱逐漸下沉為民間俗語,至明清完成語義分化,形成“差役”與“巫師”的并行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端公”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曆史時期和地域文化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唐代對侍禦史的别稱
    唐代稱負責監察的“侍禦史”為端公,因其在禦史台(監察機構)中主管内部事務,地位顯要,故得此尊稱。例如《通典·職官六》記載:“侍禦史之職……號為臺端,他人稱之曰端公”。

  2. 男巫的别稱(宋至近代)
    宋代起,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将男性巫師稱為“端公”,他們主持祭祀、驅邪等民間宗教活動。例如《雲麓漫鈔》提到“端公誑取施利,每及萬緡”,反映了其社會影響力。陝南地區則稱巫師為“端公”或“馬腳”,并賦予其較高地位。

  3. 宋代對衙役的稱呼
    《水浒傳》第八回中,衙役董超被稱為“董端公”,說明宋代民間對公役人員也有此稱謂。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十六子八股文筆録畢羅布天蓋地殘疾人活動日羼廁承應錯遻錯氛大鵬釣鳌竿丁對地質年代咄嗟便辦豐神鳳兆宮妃好田泓澄懷隱滑精黃褐侯花雨講款金戈九宸客窆昆夷撂交禮多人不怪靈材零丁曼羨攮颡排語配地漂兒耆哲日淺塞拉利昂三鬥醋上九晌覺傷麟善後局沈郎蛇食鲸吞手相雙鹿孰計四時田園雜興肆詐聽不清統論投充駝翔吐茵王劉威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