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矢箙的意思、矢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矢箙的解釋

亦作“ 矢服 ”。箭袋。《周禮·夏官·司弓矢》:“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 鄭玄 注:“弓弩成於和,矢箙成於堅。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為之。”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獸之窮》:“天厚黃德,狙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古法以牛革為矢服,卧則以為枕,取其中虛,附地枕之,數裡内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聲也。”《遼史·禮志六》:“﹝再生儀﹞在再生室東南,倒植三岐木。其日,以童子及産醫嫗置室中,一婦人執酒,一叟持矢箙,立于室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矢箙”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詳細解析

  1. 構成與來源:

    • “矢”即箭,“箙”是古代盛箭的袋子(《周禮·夏官·司弓矢》中記載“中秋獻矢箙”,鄭玄注:“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為之”)。
    • 唐代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獸之窮》中也有“弭矢箙”的表述,指收箭入袋。
  2. 功能與形制:

    • 古時矢箙不僅用于攜帶箭矢,還兼具實用功能,如《夢溪筆談》提到“以牛革為矢服,卧則以為枕”,利用其中空結構監聽遠處聲響。

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夢溪筆談》等古籍,或參考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矢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矢箙》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箭筒”。箭筒是裝箭的容器,在古代用于存放和攜帶箭矢。這個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文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矢箙》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矢(shǐ)和箙(fú)。

矢的拼音是shǐ,它是一個漢字部首,意思是“箭”。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是3。

箙的拼音是fú,它也是一個漢字部首,意思是“箭筒”。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是15。

來源和繁體

《矢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後漢書·王莽傳》中。繁體字“矢箙”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矢箙》這個詞在古代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但基本上仍然是“矢箙”的字形。

例句

1. 士兵背負着矢箙,準備進入戰鬥。

2. 古代弓箭手常常把矢箙挂在背部。

組詞

與《矢箙》相關的組詞有:

- 矢盡(shǐ jìn):箭已射完,指沒有更多的辦法或策略。

- 筒箙(tǒng fú):古代放箭的器械,即箭筒。

近義詞

與《矢箙》相近意思的詞語有:

- 箭筒(jiàn tǒng):用來存放箭矢的筒狀容器。

- 箭囊(jiàn náng):用來裝箭的袋子或囊狀物。

反義詞

與《矢箙》相反意思的詞語沒有明确對應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