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蓼蟲忘辛的意思、蓼蟲忘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蓼蟲忘辛的解釋

吃慣了蓼(一種有辣味的草)的蟲子已經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為了所好就會不辭辛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蓼蟲忘辛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蓼草上的蟲子習慣了辛辣味道”,引申指人長期處于艱苦環境中而逐漸麻木,忘卻痛苦。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點:

一、本義溯源

蓼草(Polygonum)是古代常見草本植物,其葉味辛辣苦澀。《本草綱目》載:“蓼葉味辛,性溫,有小毒”。古人觀察到蓼草上的昆蟲因長期食用辛辣葉片,逐漸適應其味而不覺痛苦,形成“習苦為常”的自然現象。

二、文學典故

此語最早見于《楚辭·七谏》:“蓼蟲不知徙乎葵菜”,漢代王逸注曰:“言蓼蟲處辛烈,食苦惡,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終以困苦而癯瘦也。” 以蓼蟲喻指安于困境、不思改變之人。南朝鮑照《代放歌行》更直接點題:“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強化了“習慣苦難而喪失進取心”的隱喻。

三、文化隱喻

成語凝結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憂患意識:

  1. 環境適應性:如《鹽鐵論》所言“蓼蟲在蓼則生,在芥則死”,強調生物對環境的依賴
  2. 人性警示:暗喻《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之理,批判沉溺困境的消極心态
  3. 社會批判:常見于古代詩文諷喻百姓忍受苛政而不反抗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
  2. 王逸《楚辭章句》
  3. 桓寬《鹽鐵論·申韓》

網絡擴展解釋

“蓼蟲忘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ǎo chóng wàng xīn,具體解釋如下:

1.釋義

字面指吃慣了蓼草(一種帶有辣味的草本植物)的蟲子,逐漸不再感到蓼的辛辣。比喻人因喜好或習慣某事,甘願承受其伴隨的辛苦,甚至忽略其中的艱難。

2.出處

3.寓意與用法

4.延伸思考

此成語與“甘之如饴”“樂此不疲”有相似之處,但更側重因長期習慣而對辛勞“麻木”的狀态,略帶消極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選》《魏都賦》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暗示半舌音暴急暴飲暴食别無二緻鄙棄簸動不率蒼溟幝幝牀公楚葛湘紗錘碎從寬發落摧鋒陷陣大門頭兒丹麯澹豔丹陽地形家動情風風世世豐馔分司阜陵高傲膏粱纨袴官稅關系學谷谷呱軌轍話霸狐步舞輝華虺穨建瓴兼示棘匕寂寮金貨擠入局察躩步刻轹空囊連翹門罅盤布青鞋殊方絕域隨鄉入俗挑明挑皮挑起頽意塗轍頑仆五蘊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