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視理政事。《太平廣記》卷五七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太真夫人》:“有司奏劾,以不親局察,降主事 東嶽 。”
“局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局察(拼音:jú chá)指視察、處理政務,強調對政事的監察與管理。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的《真诰·太真夫人》,後被《太平廣記》卷五十七引用。原文為:“有司奏劾,以不親局察,降主事東嶽。”
此句意為:因官員未親自處理政務而被彈劾,最終被貶職至東嶽。
構詞解析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公安局察素齊鎮派出所曾有一名原所長名為“恒巴圖”,但此為人名,與“局察”一詞無直接關聯。
“局察”屬于古漢語詞彙,多用于描述官員履職行為,現代已不常見。如需深入理解,可參考《太平廣記》等古籍原文。
《局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觀察、察看。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局”和“察”。
“局”字的部首是屍字旁,它的五筆筆畫數是5。
“察”字的部首是宀字旁,它的五筆筆畫數是13。
《局察》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是古文中常用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局”和“察”分别寫作「局」和「察」。
古代寫字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古時候寫作《局察》的方式也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局”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但是筆劃可能有細微差異。
“察”字的古代寫法是「察覩」,此寫法已經不再使用。
1. 你需要局察周圍的環境,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斷。
2. 在進行調查之前,首先要對問題進行充分的局察。
組詞:細察、審察、觀察。
近義詞:審視、考察、察覺。
反義詞:忽視、漫視、熟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