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趁辦的意思、趁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趁辦的解釋

猶繳納。 宋 歐陽修 《乞減樂平縣課額劄子》:“客旅不來,酒稅課利,無由趁辦。”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三》:“今經總制、月樁、青草、折估等錢,雖稍已減損,猶患太重,趁辦甚難。”《宋史·食貨志下五》:“上供常賦,無從趁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趁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繳納賦稅或完成官府指派的財務任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在宋代官方語境中,按時繳納賦稅或完成錢糧征收。例如《宋史·食貨志》提到“上供常賦,無從趁辦”,即地方官府難以完成朝廷規定的賦稅繳納任務。

  2. 詞源與用法

    • “趁”:古義有“趕赴”“抓緊”之意,引申為“及時完成”;
    • “辦”:指辦理、處理事務。
      組合後特指官府對賦稅、錢糧的征繳職責,常見于宋代公文,如歐陽修在奏折中提及“酒稅課利無由趁辦”,即因客商減少導緻酒稅無法足額征收。

二、現代可能的誤解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抓住機會辦理事情”,但這一含義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趁”字現代用法的引申誤讀。建議以“繳納賦稅”為權威釋義,其他解釋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三、例句參考

  1. 宋代葉適:“趁辦甚難”——指賦稅征收困難(《上甯宗皇帝劄子三》)。
  2. 《宋史》:“無從趁辦”——無法完成朝廷規定的賦稅任務。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歐陽修文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趁辦》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思是利用某種機會、條件或時間,及時辦理某件事情或完成某項任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趁辦》的部首是“足”,筆畫數為6。 來源:《趁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趁”字來源于漢字的“辵”部,表示行走的意思;“辦”字則源于“力”部,表示力量、做事的意思。 繁體:《趁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趁辦」。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趁辦》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其整體意義和現代漢字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他趁着假期辦完了所有的手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