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奔喪的意思、奔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奔喪的解釋

[hasten home for the funeral of a parent or grandparent] 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詳細解釋

(1).《禮記》《奔喪》篇, 孔穎達 疏:“案 鄭 《目録》雲,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聞君、親、尊長之喪,從外地趕往吊唁或料理喪事均稱“奔喪”。《左傳·襄公十五年》:“冬, 晉悼公 卒,遂不克會。 鄭 公孫夏 如 晉 奔喪。” 漢 班固 《白6*虎通·喪服》:“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後漢書·桓榮傳》:“﹝ 桓榮 ﹞事博士 九江 朱普 ……會 朱普 卒, 榮 奔喪 九江 ,負土成墳。”

(2).多用于親喪。《明史·劉宗周傳》:“母卒于家。 宗周 奔喪,為堊室中門外,日哭泣其中。” 郭沫若 《殘春》:“他因為死了父親,要回去奔喪。”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奔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奔喪”是一個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詞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文化内涵

  1. 孝道體現:古人認為父母去世,子女必須親自料理後事以盡孝道。
  2. 家族觀念:強調家族成員間的責任與情感聯結,突顯集體意識。
  3. 禮儀規範:傳統要求“居喪守制”,需迅速歸家、穿戴喪服,甚至“負土成墳”(如《後漢書》記載的桓榮奔喪事例)。

四、現代應用

五、相關擴展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禮儀流程,可參考《禮記·奔喪》篇或權威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奔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人們為了送别逝去的親人,急忙地、匆忙地奔赴葬禮現場。拆分部首為奔(bēn)和喪(sāng),筆畫分别為8畫和12畫。《奔喪》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社會,是由奔和喪兩個字組成而成,喪意為哀悼親人之喪失,奔意為急忙、匆忙。在繁體字中,《奔喪》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是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區别。例如《孟子·盜跖》中有句話:“喪父之痛若奔喪。”組詞方面,可以組成“奔走喪神”、“奔喪者”等。近義詞可以有“痛哭流涕”、“匆忙趕往喪家”等。反義詞可以有“冷漠無情”、“不事感傷”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