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喪的意思、奔喪的詳細解釋
奔喪的解釋
[hasten home for the funeral of a parent or grandparent] 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詳細解釋
(1).《禮記》有《奔喪》篇, 孔穎達 疏:“案 鄭 《目録》雲,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聞君、親、尊長之喪,從外地趕往吊唁或料理喪事均稱“奔喪”。《左傳·襄公十五年》:“冬, 晉悼公 卒,遂不克會。 鄭 公孫夏 如 晉 奔喪。” 漢 班固 《白6*虎通·喪服》:“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後漢書·桓榮傳》:“﹝ 桓榮 ﹞事博士 九江 朱普 ……會 朱普 卒, 榮 奔喪 九江 ,負土成墳。”
(2).多用于親喪。《明史·劉宗周傳》:“母卒于家。 宗周 奔喪,為堊室中門外,日哭泣其中。” 郭沫若 《殘春》:“他因為死了父親,要回去奔喪。”
詞語分解
- 奔的解釋 奔 ē 急走,跑:奔跑。奔馳。奔突(橫沖直撞;奔馳)。奔流。奔騰。奔忙。奔波(勞苦奔走)。奔放(疾馳。喻氣勢雄偉,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愛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奔 è 直往,趨向:投奔。奔東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歲)。 為某種目的而盡力去做:奔命。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懊喪。沮喪。喪權辱國。喪盡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奔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奔喪”是一個承載中華傳統文化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詞義
- 正确讀音:讀作bēn sāng,其中“喪”為第一聲,不可讀作第四聲。
- 基本含義:指從外地急忙趕回,料理長輩或親屬的喪事。在古代也包含聞君、親、尊長之喪而奔赴吊唁的行為。
二、出處與演變
- 曆史淵源: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奔喪”原指因政治逃亡,後逐漸演變為喪事禮儀專用詞。
- 禮儀規範:《禮記》中專設《奔喪》篇,規定居他國者聞喪後需立即歸家,并服喪盡哀。
三、文化内涵
- 孝道體現:古人認為父母去世,子女必須親自料理後事以盡孝道。
- 家族觀念:強調家族成員間的責任與情感聯結,突顯集體意識。
- 禮儀規範:傳統要求“居喪守制”,需迅速歸家、穿戴喪服,甚至“負土成墳”(如《後漢書》記載的桓榮奔喪事例)。
四、現代應用
- 狹義:仍指親屬去世後趕回治喪,常見于正式語境(如“回鄉奔喪”)。
- 廣義延伸:偶用于形容因緊急事務匆忙趕路,但此用法非主流。
五、相關擴展
- 近義詞:吊唁、出殡;反義詞:報喜。
- 英文對照:hasten home for the funeral of a parent or grandparent。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禮儀流程,可參考《禮記·奔喪》篇或權威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奔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人們為了送别逝去的親人,急忙地、匆忙地奔赴葬禮現場。拆分部首為奔(bēn)和喪(sāng),筆畫分别為8畫和12畫。《奔喪》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社會,是由奔和喪兩個字組成而成,喪意為哀悼親人之喪失,奔意為急忙、匆忙。在繁體字中,《奔喪》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是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區别。例如《孟子·盜跖》中有句話:“喪父之痛若奔喪。”組詞方面,可以組成“奔走喪神”、“奔喪者”等。近義詞可以有“痛哭流涕”、“匆忙趕往喪家”等。反義詞可以有“冷漠無情”、“不事感傷”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