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龍華樹。 清 金農 《冬心畫佛題記》:“佛之 化城 ,城中有無憂林,林中有十二種樹,龍窠其一也。”參見“ 龍華樹 ”。
(2).指 彌勒佛 。 彌勒佛 成道于龍華樹下,故稱。 清 金農 《冬心畫佛題記》:“ 李公麟 畫長帶 觀音 像, 關仝 畫 龍窠 佛像, 董源 畫 定光 佛像, 黃居寀 畫著色 觀音 像。”
“龍窠”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龍華樹”
龍窠最初指佛教中的聖樹“龍華樹”(梵語Nāgapushpa),傳說彌勒佛在此樹下成道。清代金農在《冬心畫佛題記》中提到:“佛之化城,城中有無憂林,林中有十二種樹,龍窠其一也。”。
象征隱秘之地
引申為“隱秘難尋之處”,常用于形容深山、峽谷等隱蔽場所,或比喻難以觸及的人或事物。
代指彌勒佛
因彌勒佛在龍華樹下成道,故“龍窠”也代指彌勒佛。清代文獻記載李公麟、關仝等畫家曾以“龍窠”為題材繪制佛像。
與佛教典故相關
龍華樹在佛教經典中被視為聖樹,與“龍華三會”等彌勒信仰相關,象征覺悟與救贖。
藥用石子“龍窠石”
唐代《雲仙雜記》記載,“龍窠石”是一種可治療瘡疤的天然石子,僧人曾用它磨面祛痕。
現代引申用例
如福建武夷山的“九龍窠”,因大紅袍茶樹聞名,當地建有“九龍茶館”。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文獻原文,可參考《雲仙雜記》《冬心畫佛題記》等古籍。
《龍窠》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龍的巢穴或藏身之所。
《龍窠》由龍(部首:龍)和窠(部首:穴,筆畫:穴6)兩部分組成。
《龍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用來描述龍類生物的居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龍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包括《龍窠》這個詞。其中,「窠」字在古時的寫法中為「窼」或「窰」。
1. 那座山洞被認為是巨龍的龍窠。
2. 傳說中,隻有勇敢的人才敢進入龍窠。
龍穴、龍巢、巢穴、巢窩
龍穴、龍巢、巢穴
開闊地、草原、天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