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勇猛威武。《後漢書·呂布傳》:“ 呂布 字 奉先 , 五原 九原 人也。以弓馬驍武給 并州 。”《隋書·郭衍傳》:“ 衍 少驍武,善騎射。”《新五代史·吳世家論》:“ 行密 ( 楊行密 )起於盜賊,其下皆驍武雄暴,而樂為之用者,以此也。”
(2).勇猛威武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在這個骁武統治的雄邦裡,受到竭誠擁戴的全是強悍骁勇的精英。”
“骁武”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勇猛威武,常用于形容人或群體在戰鬥、競争中展現的英勇與強大氣勢。其中“骁”側重勇猛,“武”強調威武,組合後形成兼具力量與威嚴的意象。
形容勇猛威武的狀态
如《後漢書·呂布傳》記載:“呂布字奉先……以弓馬骁武給并州”,說明呂布因骁勇威武被任用。
另《隋書·郭衍傳》提到“衍少骁武,善騎射”,突顯人物年少時的勇猛特質。
代指勇猛威武的人
現代文學作品中,如《花城》1981年描述“骁武統治的雄邦”,此處指代以勇猛者為領袖的群體。
骁勇、威武、剽悍、雄健(參考)
若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古籍出處,可查閱《後漢書》《隋書》等文獻。
骁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骁”和“武”。
“骁”字,拆分部首為“馬”,總筆畫數為十五畫。它的基本意思是勇猛、猛烈,形容人物勇敢果敢。
“武”字,拆分部首為“止”,總筆畫數為八畫。它的基本意思是武力、軍事,形容與軍事有關的事物。
所以,“骁武”合在一起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勇猛的武力。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和典故。在古代的長城上,戰士們守衛邊境,身上所穿的铠甲肩負着祖國和人民的期望,顯得威武雄壯。
在繁體字中,“骁武”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書籍和古代碑刻,可以看到“骁”字的古代寫法是類似于“馬”字上方有個加號,表示勇敢果敢的特征,“武”字的古代寫法一般為六刀形狀,表示武力的形象。
以下是一些關于“骁武”的例句:
他是一位骁武的将軍,指揮作戰非常果斷。
這支隊伍以骁武著稱,連戰連勝。
組詞:骁勇、骁烈、威武、雄壯。
近義詞:勇猛、英勇、武勇。
反義詞:怯懦、膽怯、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