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将的意思、方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将的解釋

(1).将要;正要。《詩·邶風·簡兮》:“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三國 魏 阮籍 《詣蔣公》:“猥見採擢,無以稱當,方将耕於東臯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唐 李白 《大獵賦》:“方将延榮光於後昆,軼玄風於邃古。” 清 戴名世 《<慶曆文讀本>序》:“方将理其舊業,而與世之學者左提右挈,共維挽風氣於日盛也。”

(2).将來;未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序:“ 漢武帝 徐樂 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将,庶必賢於今日爾。”《陳書·高祖紀上》:“ 大同 初, 新喻侯 蕭暎 為 吳興 太守,甚重 高祖 ,嘗目 高祖 謂僚佐曰:‘此人方将遠大。’” 唐 司空圖 《擢英集述》:“榮雖著於方将,恨皆纏於既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将”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表示“正要、即将”
    指動作或狀态即将發生,強調時間上的臨近性。

    • 古籍例:
      《詩經·邶風·簡兮》:“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阮籍《詣蔣公》:“方将耕于東臯之陽”()。
    • 現代例:
      “法官将于明天裁決哪方将會受罰”()。
  2. 表示“将來、未來”
    指對未來的推測或展望。

    • 古籍例:
      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不誣方将,庶必賢于今日”()。

二、用法特點


三、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方将”偶爾用于強調計劃或承諾,如國際協議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文言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将

方将是一個成語,意為即将、就要。它的拆分部首是方(方塊旁)和将(寸字旁),它的筆畫數分别是4畫和8畫。

方将源自古代兵書《孫子兵法》,其中的一句話是:“衆将之事,備五謹,則将不可蓋也。”意思是說,如果将領們能夠采取五種戰略準備,就能夠保證将領不會被對手輕易擊敗。

在繁體字中,方将的寫法是「方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方将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以下是方将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1. 部隊在行軍中須緊緊團結,萬衆一心,方将能夠渡過難關。

2. 在比賽的最後一刻,方将取得冠軍的機會終于來臨。

方将的一些組詞包括:方運、方略、将帥。

方将的一些近義詞有:即将、就要、即刻。

方将的反義詞是:未來、将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