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艱的意思、銜艱的詳細解釋
銜艱的解釋
遭受艱難。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銜艱遘愍,困瘁殷憂。”
詞語分解
- 銜的解釋 銜 (銜) á 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銜枚。燕子銜泥。 含在心裡:銜恨。銜冤。銜恤(含哀,懷着憂傷)。銜戢(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銜命。 指前後相接:銜接。 職務和級别的名號:學銜
- 艱的解釋 艱 (艱) ā 困難:艱難。艱辛。艱險。艱深。艱澀(形容晦澀難懂的文詞)。艱貞(處境艱難而能忠貞不移)。艱苦卓絕(艱苦程度超過一切,無可比拟)。 舊時指父母親喪事:丁艱。母艱。 筆畫數:; 部首:艮
專業解析
"銜艱"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承受艱難困苦或身處困境之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銜:本義指馬嚼子(橫在馬口中用以駕馭馬匹的金屬器具),引申為含在口中、包含、承受、擔負之意。在此詞中取其承受、擔負的引申義。
- 艱:指艱難、困苦、險阻。
- 因此,“銜艱”字面意思即為口中含着艱難(引申為心中承受着艱難),整體表示身處困境、擔負艱難、忍受困苦的狀态或行為。
-
用法與語境:
- “銜艱”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尤其是史書、奏章或哀悼性文字中,帶有濃厚的文言色彩和莊重感。
- 它常用來描述人物(尤其是君主、重臣或孝子)在國家危難、親人亡故、自身遭遇重大挫折或身處險境時,忍辱負重、堅忍不拔地承擔起責任或忍受痛苦的精神狀态。
- 例句:
- 古籍中可見類似用法(雖非完全一緻,但精神相通),如描述君主在國家多難時“銜哀(或銜恤)茹痛”,即包含哀傷、忍受痛苦。更貼近的用法可見于《後漢書·皇後紀》相關記載或後世仿古文章,意指肩負重任于艱難時世。
- 現代可理解為:在極其困難的時期或境遇下,忍辱負重、砥砺前行。
-
同義詞辨析:
- 含辛茹苦:強調忍受辛苦,多用于撫養子女的艱辛。
- 忍辱負重:強調為了重任而忍受屈辱。
- 卧薪嘗膽:強調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 銜哀/銜恤:強調心懷哀傷(恤:憂、哀)。
- “銜艱” 則更側重于整體性地承受和擔負艱難困苦的境遇本身,帶有一種沉重感和使命感。
-
現代理解與應用:
雖然“銜艱”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理解其含義有助于閱讀古籍。其精神内核——在逆境中堅守責任、堅韌不拔——仍是值得推崇的品質。在非常書面化或仿古的語境中,偶有使用以表達這種沉重、莊嚴的承擔。
“銜艱”意指承受艱難困苦、擔負重任于困境之中,是一個帶有莊重色彩和文言特色的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用以描述人物在危難困苦之際的堅忍與擔當。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0).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收錄古漢語詞彙釋義及書證)
- 王力等. (2012).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提供字源、本義及引申義解析)
- 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編寫組. (2016). 《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 商務印書館. (解釋文言詞彙在古籍中的常見用法)
- 《後漢書》等史籍原文及曆代注疏. (提供詞彙在具體曆史語境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銜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銜艱”指承受困難或艱辛,由“銜”(承受、負擔)和“艱”(困難、艱辛)兩字組成,強調經曆艱難的過程或狀态。
二、詞源與用法
- 詞源:最早見于晉代陸雲的詩句“銜艱遘愍,困瘁殷憂”(《答兄平原詩》),描述個人在困境中的堅持與憂思。
- 構成解析:
- 銜:本義為“馬嚼子”,引申為“用嘴含”“承受”(如“銜恨”“銜命”)。
- 艱:表示困難、艱辛(如“艱苦”“艱難”)。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日常使用較少。例如:
- 描述曆史人物經曆:“他一生銜艱,卻始終未改其志。”
- 文學化表達困境:“銜艱歲月,磨砺心志。”
四、近義詞與特點
- 近義詞:含辛茹苦、忍辱負重。
- 特點:帶有古典色彩,強調主動承擔而非被動承受。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與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晉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破邊窗筚窦駁駿不匮步屣超悟秤铊雖小壓千斤刁天厥地訂頒對答笃亮二玄訛衰防扼個舊革新公職人員河塞呼抃虎狼之國肩下校訂叫駡浄居金觞金字經句陳隽德狼主麗川列如蠡園龍精虎猛馬恩列斯糜潰謬談牧豬奴戲難更仆數懦葸平露破家竭産青海湖清寂七十二賢讓價日富駥骥賞不逾日尚行山際深長生日市籴詩節私度檀林梯榮晚麥微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