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坍塌挫毀。 唐 韓愈 《合江亭》詩:“伊人去軒騰,茲宇遂頽挫。”
(2).猶頹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至於壯心頽挫,但求服末路之鹽車,完雕蟲之故業。”
“頹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í cuò,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坍塌挫毀(物理層面)
指建築物或物體因外力作用而倒塌、損毀。例如唐代韓愈在《合江亭》中寫道:“伊人去軒騰,茲宇遂頽挫”,描述了亭台因無人維護而逐漸坍塌的情景。
精神消沉、意志頹折(心理層面)
形容人因受挫而失去鬥志或信心。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中提到“壯心頽挫”,即指雄心壯志因挫折而消磨殆盡。
不同文獻對“頹挫”的歸類存在差異:
頹挫(tuí cu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頹(頭部部首彡,下部部首風,共15畫)+ 挫(左邊部首扌,右邊部首䒑,共9畫)。
來源:頹挫一詞最早出現在《東京夢華錄》中,原含義為物品逐漸破敗。後來,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引申為指個人精神或事業上的挫折和低落。
繁體:頹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作頹挫(tuí cuò)。
例句:他經曆了一次次的頹挫,但并沒有放棄。
組詞:頹勢、頹然、挫敗、挫折。
近義詞:挫折、失意、低迷。
反義詞:勝利、成功、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