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生的意思、後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生的解釋

(1) [lad]∶少年時代與壯年期之間任何年齡的男子

(2) [young man]∶青年男子,小夥子

(3) [having a youthful appearance]∶相貌年輕

他長得後生,看不出是四十歲的人

詳細解釋

(1).較後出生。《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

(2).後嗣,子孫。《詩·商頌·殷武》:“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鄭玄 箋:“王乃壽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孫。”

(3).後輩,下一代。《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劉敞秀才》:“後生不聞義,前輩懼為黨。” 張天翼 《畸人手記·新與舊》:“﹝大舅﹞然後把那雙不大靈活的眼珠盯着我,擺出一副獎勵後生的臉色。”

(4).弟子,學生。《墨子·非儒下》:“夫為弟子後生,其師,必脩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後已。” 孫诒讓 間诂:“後生亦弟子也。《耕柱篇》:‘ 耕柱子 遺十金于 墨子 ,曰:後生不敢死。’又雲:‘後生有反 子墨子 而反者。’并弟子之稱。” 元 耶律楚材 《再赓仲祥韻寄之》:“後生來從學,善誘能循循。”

(5).年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娘子花朶兒般後生,恁地會忘事?”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七章:“翻了身,我們都變得後生了,有甚好笑的?”

(6).年輕人;小夥子。 唐 寒山 《詩》之二二七:“三五癡後生,作事不真實。”《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真人年六十餘,自服丹藥,容顔轉少,如三十歲後生模樣。” 陳世旭 《小鎮上的将軍》:“小鎮搬運隊那個莽後生把闆車丢在一邊。”

(7).謂醒悟較晚。《韓詩外傳》卷六:“問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猶言先醒也。不聞道術之人,則冥於得失。不知治亂之所由,眊眊乎其猶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後生者,有不生者……後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8).來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 清 黃遵憲 《山歌》:“人人要結後生緣,儂隻今生結目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生"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項,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名詞義項(青年群體)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定義為:"①年輕男子;晚輩",常見于北方方言區。如《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即指年輕人值得敬畏,《資治通鑒》載曹操語"後生可畏"亦取此義。

二、形容詞特征(年齡狀态) 形容相貌年輕态,《漢語大詞典》收錄元代關漢卿《裴度還帶》"這後生必定英豪"的用法,現代語境如"他長得真後生"特指面容顯年輕。該用法在晉語區尤為活躍,見于《山西方言志》記載。

三、方言變體(親屬稱謂) 特定方言體系中産生轉義:

  1. 晉語區(山西等地)指代兒子,如《太原方言詞典》載"他家後生在讀大學"
  2. 閩南語系指未婚男性青年,《閩語研究》标注發音為"hāu-sing"

四、曆時演變(詞義擴展) 據王力《漢語史稿》考證,該詞西周金文已見雛形,原指"後代子孫",漢代衍生出年齡義,明清時期擴展至外貌特征描述,形成現代多層語義結構。

五、近義辨析(詞典對比)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标注與"青年"的差異:前者強調相對年齡關系(如師徒間),後者側重絕對年齡階段;與"晚輩"的區别在于前者可獨立使用,後者需搭配長輩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

“後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年輕人或晚輩
    現代常用義為對青年男子或年輕一代的稱呼,尤其在方言中常見。例如西北地區用“後生”代指男青年,相當于“小夥子”“年輕人”()。

  2. 形容相貌年輕
    可用于描述外貌顯年輕的狀态,如“他長得後生,看不出四十多歲”()。

二、古籍與成語中的用法

  1. 曆史淵源
    《論語·子罕》提到“後生可畏”,意為年輕人潛力無限,值得敬畏()。《詩經·殷武》中“後生”指後代子孫,如“壽考且甯,以保我後生”()。

  2. 擴展含義
    《爾雅·釋親》将“後生”解釋為兄弟中較晚出生者,如“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

三、現代延伸與搭配

  1. 方言特色
    在口語中,“後生家”表示年輕人群體()。

  2. 常見搭配
    成語“後生可畏”廣泛用于表達對年輕一代的贊賞;另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比喻絕境逢生()。

四、使用建議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論語》《爾雅》等文獻,或查閱方言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缟谙記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百舌本質并頭叢波衍布冒禅寂誠言楚木儲拟楚舞吳歌呲呲村園紛厖歌呗耕牛隔日瘧姑嘬衡樊話巴戲華序胡床誨問降誕日監行澆灌交子佳倩加入計度吉隆胫大于股經屑今文學窘路集糅峻谷跼天狂悻媿汗領表論比騾馱漫書峭行騎官輕灰申诏恬靜葦航維蘇威火山五權憲法無澤香心險縱小比小桔燈心煩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