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謙詞。猶言不勞枉駕。《左傳·昭公二年》:“非伉儷也,請君無辱。”《儀禮·士昏禮》:“凡行事必用昬昕,受諸禰庿。辭無不腆、無辱。” 鄭玄 注:“主人不謝來辱。” 賈公彥 疏:“主人不謝來辱者,此亦是不為謙虛,教女正直之義也。”
(2).不受恥辱;不受侮辱。 漢 劉向 《說苑·敬慎》:“諺曰:‘誡無詬,思無辱。’夫不誡不思,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三國志·魏志·何虁傳》:“ 太祖 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 虁 常蓄毒藥,誓死無辱,是以終不見及。”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昭宣帝三》:“﹝ 丁會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賊,為佐命之勳臣,而身亦可以無辱矣。”
無辱,漢語複合詞,由否定副詞"無"與名詞"辱"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不蒙受羞辱"或"保持尊嚴不受損"。該詞源出先秦典籍,在古今漢語中均有延續使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維度:
一、字義溯源 "無"作副詞表否定,《說文解字》釋為"亡也"(《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辱"本義指耕作誤時,《說文》注"恥也,從寸在辰下",引申為羞辱之義(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說文解字注》)。二字組合形成"沒有恥辱"的互文關系。
二、語境釋義
三、應用範疇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 • 外交辭令:"兩國相交,無辱使命" • 道德訓誡:"修身以無辱" • 文學描寫:"冰心玉壺,清白無辱"
四、權威文獻佐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無辱"列為書面語詞條;《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并引《呂氏春秋》用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北京大學CCL語料庫顯示,該詞在1946-2009年間共出現57次,多用于政論及曆史題材文本。
“無辱”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結合權威文獻和用法示例如下:
謙辭
不受恥辱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左傳》《說苑》等古籍記載。
巴裡瓣膜杯酒解怨備位充數編外伯俞顫袅茶餘飯後炊煙樀樀定則反駮防察菲林風鳶付諸一笑幹闌隔并搆讦歸到好大隳膽抽腸回改惠蛄檢畏潔祀禁花浸廪晉谒陵冒六蝨麻籸淺夫千斤頂潛源清心寡欲窮根究底驅羊攻虎人權容盛柔翰贍生聲奢勝友鼠法順明泗水潛夫唆擺踏歌圖陶暢通括透字為什麼問望晤語無澤捂住現代漢語仙圃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