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冷不熱的水。《人民文學》1980年第1期:“這天晚上老太太吃東西吃得不消化,又喝了兩口溫吞水,夜裡就跑了三趟廁所。”常用以形容言談不着邊際,辦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鮮明。 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二:“你記得麼,一二八時候, 英國 那種溫吞水的态度?” 張英 《老年突擊隊》:“他名叫 溫成書 ,因為做事怕痛怕癢,幹啥也吞吞吐吐,沒有火氣,所以大夥把他的名字喊成為‘溫吞水’了。”
“溫吞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字面含義和比喻義,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性格或态度
多用于描述人性格溫和但缺乏決斷力,或辦事拖沓、态度不鮮明。例如茅盾在作品中提到“英國那種溫吞水的态度”,張英的小說人物因優柔寡斷被稱作“溫吞水”。此外,在江浙滬方言中,也指人慢條斯理、不易動怒的狀态。
擴展至其他領域
經濟領域可形容行業發展緩慢、缺乏活力,如傳統制造業因市場飽和或競争激烈呈現的“不溫不火”狀态。
“溫吞水”既指物理意義上的溫水,也通過比喻反映性格、行為或社會現象中的消極狀态。其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溫吞水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性格溫和、平淡、不激烈的狀态。這個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溫和、吞。下面來具體解析一下。
溫:溫字的部首是水,筆畫有12畫;
吞:吞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有7畫。
溫吞水一詞的源于中國古代的小說《水浒傳》。在小說中,有一位叫林沖的英雄角色,他的性格極為平和溫和,被描述為"溫吞水"。
在繁體中,溫吞水的寫法為「溫吞水」。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在古時候,溫字可以寫為「溫」,吞字可以寫為「呑」。這種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常用。
1. 他的性格如同溫吞水,從不易怒也不容易興奮。
2. 她的待人接物風格溫吞水,總是以和氣而可親的态度對待每個人。
組詞:溫和、溫暖、溫順、溫柔。
近義詞:和藹、親切、平和。
反義詞:激烈、冷漠、激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