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從的意思、三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從的解釋

舊禮教認為婦女應該做到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謂之“三從”。《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漢 班固 《白6*虎通·爵》:“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 宋 範成大 《故太夫人章氏挽詞》:“孝敬三從謹,哀榮五福全。”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女人三護》:“按儒書所謂三從,佛書謂之三護。”

指從曾祖、從祖、從父。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甯寺》:“ 椿 ( 楊椿 )弟 慎 , 冀州 刺史; 慎 弟 津 ,司空,并立性寬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門三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從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從”是中國古代儒家禮教對女性行為規範的核心概念,具體指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應遵循的從屬關系,其内涵可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三從”最早見于《儀禮·喪服》,包含三個階段:

  1. 未嫁從父:未婚時需聽從父親安排,接受其教導和約束。
  2. 既嫁從夫:婚後以丈夫為尊,輔助持家、侍奉長輩、養育子女。
  3. 夫死從子:丈夫去世後,需服從兒子的決策,輔助其成家立業。

二、深層含義

三、曆史背景

作為封建倫理的一部分,“三從”與“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共同構成女性教育體系,自漢代被系統化後,成為宋明理學強化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

四、現代視角

這一觀念因限制女性自主權而被批判,但近年有學者重新解讀,認為其部分内涵(如家庭責任感)可結合時代需求轉化。當代語境下,“三從”更多作為曆史概念用于研究傳統文化結構。

參考資料

詳細定義可查閱《儀禮·喪服》原文,或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從》是什麼意思

《三從》是指婦女應當遵從的三種行為準則,即婦女應當在婚姻關系中順從父親、夫君和兒子。這個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經典中,強調了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從屬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從》的拆分部首是“從”,它是一個漢字的基本部首,表示“循從、順從”。《三從》為兩個部首組合,其中一個是“立”,另一個是“女”。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三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冠帶》一書中,描述了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在古代社會,這個理念深入人心,成為了鞏固家族和社會秩序的重要價值觀。在繁體中,《三從》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漢字結構稍有不同。如果我們以《禮記·曲禮上》為例,其寫作如下:

「兩翼之義,尊于士;三從之道,尊于婦。曰:『與父從君,與夫從父,與子從夫。』三從者,各曰其義,曰:『入則孝,出則弟。』」

例句

1. 作為一個傳統家庭的女兒,她必須遵循《三從》的準則。

2. 在婚姻中,妻子常常被要求遵守《三從》。

組詞

順從、從屬、從義、從前、相從

近義詞

順從、遵從、服從

反義詞

反抗、違抗、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