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從的意思、三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從的解釋

舊禮教認為婦女應該做到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謂之“三從”。《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漢 班固 《白6*虎通·爵》:“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 宋 範成大 《故太夫人章氏挽詞》:“孝敬三從謹,哀榮五福全。”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女人三護》:“按儒書所謂三從,佛書謂之三護。”

指從曾祖、從祖、從父。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甯寺》:“ 椿 ( 楊椿 )弟 慎 , 冀州 刺史; 慎 弟 津 ,司空,并立性寬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門三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從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三從”是中國古代禮教對女性行為規範的核心要求,其内涵源于儒家倫理體系。根據《儀禮·喪服》及《禮記·内則》的記載,該概念具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未嫁從父 指女子在出嫁前需絕對服從父親的管理。《白虎通義·三綱六紀》中強調“女者,如也,從如人也”,表明未婚女性的社會身份依附于父權體系。漢代經學家鄭玄在《禮記注疏》中闡釋此為“在家從父,事無自專”。

二、既嫁從夫 婚後女性需以丈夫為尊,《春秋穀梁傳·隱公二年》記載“婦人謂嫁曰歸”,強調女性出嫁即完成人生歸屬。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注解“夫者妻之天”,反映夫妻關系的等級制度。

三、夫死從子 《列女傳·母儀》記載“母道以敬長為務”,要求寡婦需遵從成年兒子的意志。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禮》中完善該理論,提出“子雖幼,猶主也”的解釋體系。

該理論定型于西漢董仲舒的“三綱”學說,經班固《白虎通義》系統化,成為封建時代女性道德标準的核心框架。現代學者在《中國婦女史研究》中指出,這種規範實質是“通過性别角色固化維護宗法制度”的社會控制手段。參考文獻包括《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三從”是中國古代儒家禮教對女性行為規範的核心概念,具體指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應遵循的從屬關系,其内涵可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三從”最早見于《儀禮·喪服》,包含三個階段:

  1. 未嫁從父:未婚時需聽從父親安排,接受其教導和約束。
  2. 既嫁從夫:婚後以丈夫為尊,輔助持家、侍奉長輩、養育子女。
  3. 夫死從子:丈夫去世後,需服從兒子的決策,輔助其成家立業。

二、深層含義

三、曆史背景

作為封建倫理的一部分,“三從”與“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共同構成女性教育體系,自漢代被系統化後,成為宋明理學強化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

四、現代視角

這一觀念因限制女性自主權而被批判,但近年有學者重新解讀,認為其部分内涵(如家庭責任感)可結合時代需求轉化。當代語境下,“三從”更多作為曆史概念用于研究傳統文化結構。

參考資料

詳細定義可查閱《儀禮·喪服》原文,或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柏高白爐子長舌谶詞創壽傳衣缽槌毀锉末箪壺調動雕隕東牀客發意生情豐妍袱駝剛強膏鐧戈铠哽結鈎沈孤兒汩湮黃金分割驩門匠心獨妙嚼口禁兵荊室集子聚寇開基匡拂款納老番溜急羅袂路透社濛漪妙速品核棄國秦地青鞋布襪泉世拳儇融熠僧塔石品雙斧伐孤樹蜀羅酸桶台馭碳化矽聽籬察壁晩葉威淩文詞香水蘭笑敖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