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o round and round]∶走迂回曲折的路
人地生疏,難免繞圈子走冤枉路
(2) [make a detour]∶比喻不照直說話
事已至此,不要再繞圈子了
(1).走迂回曲折的彎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我本來一早就進城的,因為繞了這大圈子,鬧到十一點鐘方才到家,人也乏了,歇息了好一會。”
(2).比喻說話不直捷了當。 沉從文 《老實人》七:“ 自寬君 見女人已不即于要從自己包圍中逃出,想怎樣來一說就更使女人認出自己是與浪子全異的人物,就繞圈子說是這裡圖書館曾到過不?”
“繞圈子”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指說話或處理問題時故意拖延、迂回,不直接表達或解決。其核心特點是“不直截了當”,既可用于具體行為(如繞路),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語言暗示)。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通過繞路情節暗喻處事低效。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繞圈子》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說話或做事情拐彎抹角,不直接表明意思,而是迂回曲折地引導對方或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繞圈子》這個詞由“纟”和“囗”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目為9畫。
《繞圈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新唐書·郭子儀傳》一書中,用來形容郭子儀籌劃攻打洛陽的戰略。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回避直接表達或辦事中采用迂回手段來達到目的的方式。
《繞圈子》的繁體寫法為「繞圈子」。
在古代漢字中,《繞圈子》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譬如,有的文獻中使用“纕”代替現代的“纟”。
1. 他總是喜歡繞圈子,不願意直接回答問題。
2. 不要繞圈子了,直接告訴我你的意思。
繞遠路、繞過、繞道、繞彎子、繞腦袋等。
拐彎抹角、轉彎抹角。
直言不諱、直截了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