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丈尋常的意思、墨丈尋常的詳細解釋
墨丈尋常的解釋
古代重量單位,1墨=5尺,1丈=2墨;1尋=8尺,1常=2尋。比喻不太長的距離。
詞語分解
- 墨丈的解釋 古代以五尺為一墨,二墨為一丈。《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韋昭 注:“五尺為墨,倍墨為丈。”
- 尋常的解釋 普通,一般不尋常的來客岐王宅裡尋常見。;;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尋常巷陌。;;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詳細解釋.尋、常,皆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一丈六尺為常。喻短或小。《左傳·成公
專業解析
"墨丈尋常"是由四個古代度量單位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傳統計量體系中的精密規範。根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記載,四字分别指代不同的長度基準:
- 墨:《小爾雅·廣度》載"五尺為墨",此為短程丈量單位,多用于手工業制品規格标注。
- 丈:《說文解字》釋為"十尺也",屬中型尺度,常見于建築設計與土地劃分領域。
- 尋:《儀禮·公食大夫禮》注"八尺曰尋",多用于布匹計量,《考工記》記載其應用于車輛輪距設定。
- 常:《周禮·地官》鄭玄注"倍尋曰常",即十六尺單位,主要用于軍事器械與水利工程測算。
四者組合後形成系統性計量參照體系,《禮記·深衣》孔穎達疏強調"墨丈量其質,尋常度其用",體現古代工匠精神中對精準與適配的雙重要求。該詞在《墨子·備城門》中具體演化為守城器械的制造标準,印證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技術指導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墨丈尋常”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較短的距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1.成語結構與單位換算
該成語由四個古代長度單位組成:
- 墨:1墨=5尺
- 丈:1丈=2墨=10尺(即1丈=10尺)
- 尋:1尋=8尺
- 常:1常=2尋=16尺
(換算關系綜合自、、)
2.出處與含義
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下》:“不過墨丈尋常之間。”、。原指這些單位所代表的實際長度,後引申為“不太長的距離”,帶有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境。
3.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作賓語或定語,如“兩地相隔不過墨丈尋常”。
- 語言特征:屬于生僻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結構為聯合式(四字并列)、。
4.常見誤區
部分資料誤将“墨丈尋常”标注為“重量單位”(如、2、3),實為長度單位,需注意區分、。
5.延伸知識
“尋常”單獨使用時,原指古代長度單位(1尋=8尺,1常=16尺),後演變為表示“普通、平常”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國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貂班狄被禍變飾兵子賓席駁犀逋緩部聚不了彩段曹事冊奏嘗新酬報春申澗搭毛蓋潒潒彈金掉書囊飯稻蜂扇螘聚富鄰扶贊過街老鼠估算汗顔無地黑壤紅亭回含嘉爵鯨吼勁威窘态狂傲梁糲列坐離曲離題太遠買蔔秘略末工目為納涼拟質佩玖披頭泣玉睿質商榷膻肉山窩窩伸肌說來道去屬心推擠宛氣偉大污渎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