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觞的意思、飛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觞的解釋

(1).舉杯或行觞。《文選·左思<吳都賦>》:“裡讌巷飲,飛觴舉白。” 劉良 注:“行觴疾如飛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 唐 劉憲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層軒洞戶旦新披,度曲飛觴夜不疲。” 宋 張孝祥 《定風波》詞:“見説牆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勸飛觴。”

(2).指傳杯行酒令。《鏡花緣》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飛觴:或飛上一字,或飛下一字,悉聽其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觞,漢語詞彙,指古代宴飲活動中傳遞酒杯或即興賦詩飲酒的禮儀形式,常見于文人雅集與節慶場合。該詞由“飛”與“觞”構成:“飛”喻指酒杯在席間快速傳遞的動态,“觞”特指先秦時期流行的獸角形酒器,後泛指酒杯(《漢語大詞典》)。

其文化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酒器形制:觞最早以犀牛角或象牙制成,兩側有耳翼,可浮于水面,《說文解字》稱“觞,實曰觞,虛曰觯”,說明其作為盛酒器的實用屬性;
  2. 禮儀程式:漢唐時期流行的“曲水流觞”活動中,酒杯沿溪水漂流,賓客取飲作詩,如王羲之《蘭亭集序》載“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 文學意象:唐宋詩詞中“飛觞”常隱喻時光流逝或豪飲場景,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有“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觞而醉月”之句,體現文人借酒抒懷的傳統。

該詞現存最早文獻記載見于《禮記·投壺》“命酌曰‘請行觞’”,其詞義演變脈絡在《故訓彙纂》《漢字源流字典》等典籍中均有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飛觞”是古代漢語中與飲酒文化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舉杯暢飲
    指快速傳遞酒杯或舉杯痛飲的場景,常用于形容宴飲的歡快氛圍。例如:

    • 晉代左思《吳都賦》中“裡讌巷飲,飛觞舉白”,劉良注釋“行觞疾如飛也”。
    • 唐代劉憲詩“度曲飛觞夜不疲”,宋代張孝祥詞“玉人扶坐勸飛觞”均描繪了宴飲場景。
  2. 行酒令活動
    特指古代酒宴中傳杯行令的習俗,參與者需按規則接令。如《鏡花緣》描述“用本字飛觞:或飛上一字,或飛下一字”。

二、文化延伸

三、文學意象

“飛觞”在詩詞中多象征宴飲之樂或文人雅集,如“飛觞走斝”等成語,體現古代社交與文化的交融。

如需進一步了解酒令規則或器物形制,可查閱《鏡花緣》或考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抱補巴山草屩插糞暢外蹅踏成羣作隊黜浮除皮帝羓東驢西磨,麥城自破頓折惰弛放亮飛崿奉系軍閥幹敏哥白尼鼓腦争頭禾稻紅庚喉啭畫敕花哨狐假鸱張雞蛋濟公驚魂失魄矜急橘化為枳鞠壤枯塹攬辔中原攔障列列免卻妙吹鳴犢民望木鶴納胯挪腰泥車瓦狗拗花弄器抛賣屏面僻恣奇正全别十齋期稅基水落歸漕俗體字湯玉土蝗退步抽身挽運危如朝露物勢小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