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子吼的意思、師子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子吼的解釋

(1).獅子吼。佛教語。謂佛祖在大衆中講決定之說而無所畏懼,如獅子大吼。《維摩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論衡》:“竊以釋門 義林法師 明大小乘,通内外學,靈山嶺岫,苦海津梁,於大衆中能師子吼。” 宋 黃庭堅 《贈王環中》詩:“囊中收得劫初鈴,夜靜月明師子吼。”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四六:“ 龍樹 馬鳴 齊現身,我聞大地師子吼。”

(2). 宋 陳慥 自稱 龍丘先生 ,好賓客,然其妻 柳氏 極兇妒, 蘇東坡 因有詩雲:“ 龍丘居士 亦可憐,談空説有夜不眠,忽聞 河東 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見 宋 洪邁 《容齋三筆·陳季常》。後即以“師子吼”比喻悍婦的怒罵聲。參見“ 河東獅吼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師子吼”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佛教文化和文學典故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佛教語境
    源于梵語“simhana^da”,指佛陀講法時如獅子般震懾外道、惡魔的無畏氣魄。佛教經典《維摩經·佛國品》記載:“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唐代白居易、宋代黃庭堅等文人亦在詩文中引用此意象()。
    具體包含三層深意():

    • 如說修行:言行一緻,不虛妄。
    • 無畏說:面對大衆弘法時毫無畏懼,甚至令外道天魔懾服。
    • 決定說:依據究竟真理,傳播終極教義。
  2. 文學引申義
    宋代文人蘇轼以“河東師子吼”調侃好友陳慥(號龍丘居士)之妻柳氏的兇悍,後演變為“河東獅吼”的典故,代指悍婦怒罵()。

三、使用場景

四、關聯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容齋三筆》等),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搜狗百科的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師子吼》的意思

《師子吼》是一個成語,意為師者如同猛獅吼叫一般聲勢浩蕩,形容師傅言傳身教、威嚴震懾的教育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師子吼》的部首是巾(巾字旁)和口,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其中“師”字屬于左部首,部首外是“巾”,總共5畫;“子”字屬于右部首,部首外是“口”,總共3畫;“吼”字也屬于右部首,部首外是“口”,總共6畫。

來源與繁體

《師子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典籍《維摩經》中,形容佛門高僧的教誨聲音有力而富有說服力。在繁體字中,該詞是「師子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師子吼》的古漢字寫法(楷書)為「師」字的左邊是一個扁長的豎線,右邊上方是一個“㇏”形狀,下方是兩個橫折線。而「子」字的右邊下方是一個象形的小人,類似于現代的「個」字,上方則類似于扁平的帽子。而「吼」字則與現代形式相似。

例句

1. 張老師年紀雖大,但他的講課聲如師子吼,充滿活力。

2. 這場演講真是師子吼,深深地感動了聽衆。

組詞

1. 吼聲
2. 吼叫
3. 子虎
4. 教育
5. 方聲

近義詞

1. 威嚴
2. 雄渾
3. 雄壯
4. 雄偉
5. 壯烈

反義詞

1. 溫柔
2. 柔和
3. 輕聲
4. 輕柔
5. 柔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