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由。 唐 韓愈 《皇帝即位賀諸道狀》:“凡在臣庶,不勝慶幸。惟俯同下情,未由拜賀,但增馳戀。” 唐 韓愈 《憲宗崩慰諸道疏》:“某承詔,不任號絶,限以官守,拜慰未由。”
“未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未由”意為“無由”,即“沒有途徑”或“沒有緣由”。其中“未”表示否定(沒有),“由”指原因、途徑或方法。常用于強調事物缺乏來源或無法實現某種行為。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如韓愈的《皇帝即位賀諸道狀》和《憲宗崩慰諸道疏》中,均以“未由拜賀”“拜慰未由”表達因客觀限制無法完成某事的遺憾。
如需查看更多古典例句或詳細解析,可參考韓愈相關文獻或古漢語詞典來源(如、3、5)。
《未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未經推究”或“未由所知”。它常用來形容某個事情的原因、來源未被完全理解或解釋。
《未由》這個詞的部首是“止”,具體的筆畫數是4。
《未由》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名亦未定,正待我心之未由也。”在古代漢語中,它的意義主要是描述一種尚未找到準确解答或解釋的狀态。
《未由》的繁體字是「未由」。
在古代,「未」的寫法有所不同,也存在多種變體。有些古代書法家會将「未」字的左邊彎曲,形似一個“卩”字;也有些人會将「未」字的頂部加一個撇,看起來更像是「衛」的變體。
1. 這個問題至今未由定論。
2. 我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未由所知。
1. 未由衷:指言行未盡真誠,不由内心發出。
2. 未由自主:形容行動不受自己控制。
1. 未經:意為“經過”、“經曆”。
2. 未曾:意為“從未”或“未曾有過”。
已由:表示某個事物或情況已被推究或知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