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商部的意思、商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商部的解釋

清 末中央政府成立的掌管通商及運輸等事務的部門。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務》:“欲求利國,先祛二弊;欲祛二弊,先自上始。必乃于六部之外,特設一商部,兼轄南北洋通商事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古代官署名(清末機構)

商部是清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立的中央行政機構,主管全國工商實業及交通事務,涵蓋鐵路、礦務、商标注冊等職能。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組為農工商部,其職能并入新部門。該機構标志中國近代化改革中對經濟管理的制度化嘗試,推動民族工商業發展。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三卷,頁2115)、《清史稿·職官志》均明确記載商部的設立時間、職能演變及曆史作用。


二、漢字部首(現代漢語)

商部作為漢字部首(“亠”部或“口”部關聯結構),歸類于《康熙字典》和現代部首檢字法。其代表性漢字如“商”“啇”等,多與貿易、計算或商議義相關。例如: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頁1132)、《漢字部首表》(GF 0011-2009)規範其歸部原則及例字解析。


引用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曆史文獻,古代官署部分參考清代官方檔案記載,漢字部首部分依據現代語言文字規範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商部是清末中央政府設立的專門管理通商、運輸及相關事務的中央機構,其具體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商部成立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是清朝為應對近代工商業發展需求而設立的新部門,主要負責通商、運輸、鐵路、礦務等事務。


二、職能與結構

  1. 主要職責
    管理全國商務、鐵路、礦務等,兼轄南北洋通商事宜,推動近代工商業發展。
  2. 組織結構
    設尚書、侍郎、左右丞、參議等官職,下設四司:
    • 保惠司:負責商務保護與促進;
    • 平均司:協調商業利益;
    • 通藝司:管理工藝與技術;
    • 會計司:處理財務與審計;
    • 另設司務所負責日常事務。

三、曆史沿革


四、意義與評價

商部的設立标志着清政府開始重視近代工商業發展,是清末新政中經濟改革的重要舉措,但受限于時代背景,實際成效有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運作細節或曆史影響,可參考《盛世危言》及相關清末經濟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時嗷啕遨翔自得白話文白梨别材不至乘楂船舷村酤單幕調順鼎玉豆秧發性鋒戈改更改業高懿孤标傲世骨貌哈剌基酒好色不淫禾鈎黑鄧鄧鴻舉後手不接堅白賤事節烈旌纛悸慴久約機杼居間苦思柳昏花暝帽兒頭眉間俏密言漠視牛儈飄拂僻邪全诘卻舍衢尊榮落蚋序僧伽像十二時爣爣邆睒田螺痛法桐魚蛻嬗祥曆蕭瑟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