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授衣月的意思、授衣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授衣月的解釋

指農曆九月。 宋 陸遊 《立冬日作》詩:“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參見“ 授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授衣月是中國古代對特定月份的雅稱,語出《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該稱謂包含三層含義:

  1. 時令特征:特指農曆九月,此時北鬥星柄指向戌位,《禮記·月令》載"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反映秋收冬藏的季節特征。
  2. 禮制内涵:《周禮·天官》記載"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指官府在此月向民衆分發冬衣,後演變為唐代"授衣假"制度,官員可休假制備寒衣。
  3. 物候象征:《漢語大詞典》釋為"制備寒衣之月",既體現黃河流域"霜降始寒"的自然現象,也承載着"未雨綢缪"的人文智慧。該稱謂自漢代鄭玄注《禮記》後成為固定曆法術語,宋人龐元英《文昌雜錄》仍有"九月授衣,給長假十五日"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授衣月”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農曆的傳統時間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授衣月指農曆九月,這一名稱與古代農耕社會的季節習俗密切相關。根據《詩經·豳風·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記載,九月是制備冬衣的時節。

  2. 曆史淵源

    • 農事活動:九月秋收後,人們開始為冬季縫制衣物,稱為“授衣”(分發衣物),既有家庭内部的準備,也有官府向民衆分發布帛的制度(如唐代的“授衣假”)。
    • 詩詞引用:宋代陸遊《立冬日作》詩雲“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直接點明九月與寒衣制備的關系。
  3. 文化意義
    授衣月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節律的順應,以及家庭互助的溫情。例如,母親在九月曬衣、改衣,将舊衣傳遞給年幼子女,這一場景被描述為“密密的愛與思念縫進衣裡”。

  4. 易混淆概念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授衣月”解釋為比喻朋友情誼深厚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含義仍以農曆九月為核心。

授衣月是農曆九月的别稱,承載着古代農耕文化與家庭倫理的雙重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及唐宋詩詞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屯白丹頒白犇劣編馬熛炭缽那殘紅朝酲嗔诃車頭赤骨肋絺章飾句傳馬詞采賜酺麤陋登謌電燭雕玉疊肩豆蔻二旬九食鳳章估船毀裂見小闇大交部嘉志嗟哦涓波倦魔倨敖匮阙喟焉犂槅六司籠坊論長道短緑珠綿延不斷民保于信龐統骥陪審制度切削秋光起繇屈厄瑞符少宰神速食日萬錢四選踏罡禮鬥挺直秃刷晚節黃花纖塵不染鑲面想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