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訓的意思、遞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訓的解釋

訓诂學術語。幾個意義相同的詞展轉訓釋。 王力 《龍蟲并雕齋文集·理想的字典(四)》:“‘遞訓’是以乙訓甲,複以丙訓乙之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遞訓是漢語訓诂學術語,指用一組意義相近或相關的詞語循環遞進解釋詞義的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多個詞語的連環相訓,逐步揭示目标詞的内涵與外延,形成詞義解釋的鍊條。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特征

  1. 連環相釋

    遞訓的本質是采用“A 訓 B,B 訓 C,C 訓 D”的鍊式結構,使詞義在遞進解釋中逐漸明晰。例如《說文解字》中“恚,恨也”→“恨,怨也”→“怨,恚也”,構成循環釋義。

  2. 詞義關聯性

    參與遞訓的詞語需存在邏輯關聯(如近義、類屬、因果),避免隨意拼湊。如“倫→理→分→義”體現倫理概念的層級關系。


二、訓诂學作用

  1. 構建詞義網絡

    通過遞訓串聯同義、近義詞群,形成系統性詞義圖譜。例如“追→逐→趕”遞訓展現動作的漸進強度。

  2. 揭示詞源脈絡

    部分遞訓隱含詞源線索,如“天→颠”(以人體最高部位“颠”釋“天”)反映早期認知方式。


三、學術争議與局限

  1. 循環論證風險

    若遞訓閉環無外部參照(如“A→B→C→A”),可能導緻釋義空洞,清代學者王念孫曾批判此類現象。

  2. 依賴語境缺失

    脫離具體語境的遞訓易模糊詞義差異,如“美→善”在道德與審美範疇的交叉需結合文獻佐證。


四、經典文獻用例

《爾雅·釋言》:“煽,熾也;熾,盛也”

《說文解字》:“窒,塞也;塞,隔也”

《方言》:“逞→苦→快”(方言遞訓表情緒遞進)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王力《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3. 洪誠《訓诂學》,江蘇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遞訓”是訓诂學中的一個術語,指通過多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依次輾轉解釋詞義的方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遞訓屬于傳統訓诂學術語,具體表現為:用乙解釋甲,再用丙解釋乙,形成連續的釋義鍊條。例如《莊子·齊物論》中的“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2.具體特點

3.應用場景

遞訓主要用于古籍注解和字義考據,幫助理解古代文獻中詞語的深層含義。例如《禮記》中“福者,備也;備者,備百順之名也”也是遞訓的典型用例。

4.學術讨論

語言學家王力在《理想的字典》中強調,遞訓需注意避免循環論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是否真正相通。

遞訓是傳統訓诂學的重要方法,通過詞語的連續解釋揭示詞義關聯,但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更多細節可參考訓诂學專著或詞典(如《龍蟲并雕齋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按懲安阜八府巡按百兩金謗刺卑劣輩群砭針湢測汃汃鼻頭鬯遂長謝鼎閥對手兒童訪真怫忾附農附注鲠輔更張工本宮衛寒鸱橫排桓文嬌蟬酒素康勝可口可樂狼顧淚蹤露草鹿竹履正密燕末多國黏土拍嘴貧嘴山枯石死山珍海味生各支勝母十步香車師輔守司熟羊胛死傷瑣印統統骰盆團委躗言五端烏犀巫音霞漿哓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