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義的意思、保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義的解釋

唐 李德裕 任 劍南 節度使時,建精兵五軍,其一軍稱保義。《新唐書·忠義傳中·李德裕》:“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戰,貸勿事,緩則農,急則戰,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義、保惠、 兩河 慕義,左右連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保義”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軍事曆史含義

唐代李德裕任劍南節度使時,曾組建五支精銳部隊,其中一支名為“保義軍”。這支部隊由當地“雄邊子弟”組成,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是唐代邊疆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道德行為含義

指堅守正義、維護公道的行為,強調為正義挺身而出的道德準則。如《書經·康王之诰》中“保義王家”即表達守護王室正義之意,後延伸為維護社會公正的象征性表述。

三、官職與稱謂

宋代出現兩種特殊用法:

  1. 仆隸稱謂:貴族仆從為擡高身份,自稱“保義”;
  2. 官職代稱:部分文獻中将低級武官或遞鋪管理人員稱為保義。

四、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保義”常被拆解為“保持道義”,用于強調契約精神(如瑕疵擔保責任)或醫療維護(如義齒保養)等場景。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唐代軍事制度、宋代社會稱謂、經典文獻引用及現代延伸用法,主要參考漢典、新唐書等權威來源。如需具體文獻原文,可查看、7、9等标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義

保義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分别是保和義。保字由三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亻),上面是口字旁(口),下面是木字旁(木)。義字由三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亠字旁(亠),右邊是絲字旁(糸)。

保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保義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人和亠。保字共有8畫,義字共有7畫。

保義的來源

保義是一個由保護和道義兩個含義結合而成的詞語。保指保護、維護,義指道義、正義。保義一詞強調保護他人,并在行為中尊重道義,表達了對正義和公平的堅守。

保義的繁體字

保義的繁體字為「保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保義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保字的上面是一個「⺼」狀的部分,與現代的口字旁不同。義字的下面是三個橫線,形狀更接近于「⺊」。這些變化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逐漸被簡化的結果。

保義的例句

1. 他是一個保義之人,總是秉持正義與善良。

2. 作為朋友,我們應該彼此保持保義之心。

3. 在保護弱者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守保義的原則。

保義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保護、保障、義務、義氣

近義詞:公義、道德、守義

反義詞:不義、背義、違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