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公制度量衡英文解釋翻譯、公制度量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ternational system

分詞翻譯:

公制的英語翻譯:

the metric system
【經】 metric system

度量衡的英語翻譯:

metrology
【經】 length capacity and weight; weights and measures

專業解析

公制度量衡(Metric System)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标準化測量體系,包含長度、質量、時間等基本物理量的定義與換算規則。其核心特征為十進制換算邏輯和全球通用性,漢語中常以“米”“千克”“秒”等術語對應英語的“meter”“kiligram”“second”。

核心單位解析

  1. 長度單位:基本單位為米(meter),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行進的距離,漢語釋義強調“十進制衍生單位”,如厘米(1/100米)和千米(1000米)(來源:國際計量局BIPM,https://www.bipm.org/)。
  2. 質量單位:千克(kilogram)自2019年起以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漢英詞典标注其符號“kg”為國際通用(來源: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https://www.nist.gov/)。
  3. 時間單位:秒(second)采用铯原子躍遷頻率的9,192,631,770倍周期,中英文釋義均突出“原子鐘基準”(來源:國際計量大會CGPM決議)。

曆史溯源

公制誕生于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1795年法國政府首次以“米”作為法定長度單位。1875年《米制公約》籤署後成為國際标準(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曆史檔案)。中文譯名“公制”一詞最早見于1904年清朝《奏定學堂章程》,體現“公共通用”的核心屬性(來源:《中國近代計量史稿》)。

現代應用

全球超過95%的國家将公制作為法定計量系統,涵蓋科學研究、國際貿易和日常生活。中國自1959年起全面推行公制,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明确規定公制單位的主導地位(來源: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SAC)。

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公制度量衡是國際通用的十進制計量系統,主要用于規範長度、容積和重量的測量标準。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公制度量衡(Metric System)是以“米”(長度單位)、“千克”(質量單位)等為基礎的國際統一計量體系。其核心特點包括:

  1. 十進制劃分:如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便于換算。
  2. 科學基準:最初以地球子午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定義“米”。

二、起源與發展

三、構成與分類

  1. 度(長度):基本單位為米(m),衍生單位包括千米、厘米等。
  2. 量(容積):基本單位為升(L),1升=1立方分米。
  3. 衡(質量):基本單位為千克(kg),常用于衡量物體重量。

四、曆史意義

五、與其他體系的對比

相較于傳統市制、英制等,公制避免了單位換算的複雜性(如1英尺=12英寸),更符合全球化需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演變或單位定義,可參考、3、7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數瘢痕組織忏悔式彈簧測壓計等氫離子濃度短指二脒分子網絡隔闆歌謠集濺射腐蝕交叉池進度經常的主顧脊髓前動脈硫化鈣米夏利斯氏指示劑測定法莫雷耳氏谵妄内痔胚反應能力蓬次氏試驗淺回乳突窩商品資本松蘿屬松絲球昙花一現的填充區樣式指示鐵心變壓器托銷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