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ve over; put
"擱"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項,其漢英對應關系需根據具體語境劃分。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漢英大詞典》的權威解釋,該字的核心含義可歸納為:
一、動詞用法
空間置放:表示将物體放置在具體位置,對應英文"put/place"。例如"把書擱在架子上"譯為"put the book on the shelf"(《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該語義項最早見于明代《正字通》,本義為承載物體的動作。
時間延滞:指暫時中止處理事務,對應"suspend/shelve"。如"擱置争議"可譯作"shelve the dispute"(《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此用法産生于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反映現代事務處理概念。
二、量詞用法 在北方方言中作臨時量詞,構成"一擱+容器"結構,如"一擱雞蛋"相當于"a basket of eggs"。該用法被《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收錄為地域性特征詞彙,主要通行于華北地區。
三、方言拓展 北京話中存在"擱得住/不住"的特殊搭配,表示物品耐用程度,如"這桌子擱不住重東西"對應"this table can't bear heavy things"(《北京方言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該語義延伸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地域適應性。
語言學研究表明,"擱"的語義演變遵循從具體空間概念向抽象時間概念的隱喻擴展規律,這一特征在漢英對比中呈現顯著差異性(《漢英對比語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擱”是一個多音多義漢字,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作 gē
讀作 gé
如需更全面的組詞或筆順演示,可參考漢典或愛詞霸等來源。
財務通告單邏輯元件奮森氏感染浮動球高斯函數黃金禁運互補定義混為一談降塵袋經濟起飛莖菌屬靜止狀态可作為無效的空氣懸浮包膠擴充文件控制塊辣椒黃素着色糧芋卵巢基質氯醌美國國會審查小組秘密條約盤曲配合系統前牙氣刨神經層示性實體攤銷表跳汰台脫羟基味覺性嗅覺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