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aradic shock; induction shock
感應電震(Induced Electric Shock)是電磁學領域的重要現象,指導體在變化的磁場環境中因電磁感應原理産生的瞬時電流對人體造成的生理性刺激反應。該現象最早由邁克爾·法拉第在1831年通過電磁感應實驗驗證。
從作用機制分析,當導體(包括人體)處于交變磁場中時,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 oint vec{E} cdot dvec{l} = -frac{dPhi_B}{dt} $$ 閉合回路中産生的感應電動勢與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當感應電流超過人體安全阈值(通常為10mA)時,就會引發肌肉痙攣、心室顫動等危險症狀。
工程實踐中,美國國家電氣規範(NFPA 70)第90.2條款明确規定,在高壓設備周邊必須設置電磁屏蔽裝置,以降低感應電震風險。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局(HSE)的HSG85技術手冊将此類非接觸式電擊歸類為B類職業危害。
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發布的60479-1标準,感應電震的傷害程度取決于電流頻率(50-60Hz最危險)、持續時間(超過1秒危險系數倍增)和流經路徑(左手到雙腳最危險)三個核心參數。該标準被中國GB/T 13870.1-2008等同采用。
“感應電震”是由“感應電”和“震”組合而成的概念,需結合兩者的含義進行解釋:
感應電
指因磁場變化在導體中産生的電動勢或電流,遵循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例如,當導體切割磁感線或處于變化的磁場中時,内部會産生電流(如、所述)。
震
通常指物理震動或沖擊,也可引申為電流引起的顫動、電擊效應(如中“震”的釋義)。
因此,“感應電震”可理解為:由電磁感應産生的電流引發的機械震動或電擊現象。
産生機制
電擊效應
若需進一步了解電磁感應的數學表達,可參考法拉第定律公式:
$$
mathcal{E} = -frac{dPhi_B}{dt}
$$
其中,$mathcal{E}$為感應電動勢,$Phi_B$為磁通量。
拔牙不測死藏茴香蒼蠅花超硬合金吹出刺槐三糖電測法碘氯苯炔醚頂層文件低溫潤滑油對物管轄權法拉第籠凡事分離功海綿體部喉室聲帶切除術結構可靠性睫狀短神經警告标志流電學者錄音平衡電樞單位髂轉子韌帶琴情報網蠕動中樞塞法戴克斯三聚氰氨-甲醛樹脂生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