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fort station; sanitary
公共廁所(public toilet / public restroom)是向公衆開放并提供如廁、盥洗等基礎衛生服務的市政設施,其核心功能是滿足人們在公共場所的生理需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條對應英文表述為"public convenience"(英式)或"restroom"(美式)。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該詞彙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使用差異:
标準化建設方面,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公廁設計标準》(CJJ14-2016)規定三類建設标準:
國際衛生組織建議的配置标準包含: 男女廁位比例2:3(世界廁所組織推薦) 每平方米菌落總數≤200 CFU(ISO環境衛生檢測标準) 氨氣濃度≤1.5 mg/m³(WHO空氣質量指引)
該術語的跨文化交際特征體現在: • 中文告示常用圖形符號+文字"公共廁所" • 國際通用符號采用ISO7001:2007規定的藍色矩形标識 • 日本稱為"公衆トイレ",韓國使用"공중화장실"表記,均保留漢字詞根
公共廁所是指供社會公衆共同使用的衛生設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公共廁所(簡稱公廁)是指在公共場所獨立設置或附屬于其他建築的衛生設施,主要服務于城市居民、流動人群及特定場所使用者。它包含基礎如廁功能,部分還配備盥洗設備,具有開放共享特性。
按管理性質:
按建築特征: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公共廁所直接影響公共衛生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典型案例如北京胡同改造中,通過增設無障礙公廁解決老年居民如廁難題,體現公共服務的人性化發展。
注:如需查看完整分類标準或建設規範,可參考市政公共服務平台的相關文件。
铵鎂礬把風唇面釉質動基體絲多重鍵惡化前的反旋非法侵入他人住所或土地分子配分函數關節内插運動機車式摔砂造模機抗感染的控制孔闊肌的類型标記列表技術留守羅姆伯格氏征濾心錳的尼龍46強制供油潤滑任命熔線警報適度嗜酸染色的塔底泵條挑動未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