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eiger-Muller counting tube
about; annex; canopy; casing; cover; lid; shell; top; build
【化】 cap; cover; lid
【醫】 cap; coping; operculum; roof; tegmen; tegmentum; veil
change; hide; leather; transform
【化】 leather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rein in; tie sth. tight
【醫】 lux; meter candle
【化】 counter tube
【醫】 counting tube
蓋革-米勒計數管(Geiger-Müller counter tube),簡稱G-M計數管,是一種用于探測電離輻射(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線)的氣體放電型探測器。其核心原理基于入射輻射使管内惰性氣體(如氩、氖)電離,産生的電子在高壓電場下雪崩式倍增,形成可測量的電脈沖信號。該器件由德國物理學家漢斯·蓋革(Hans Geiger)與瓦爾特·米勒(Walther Müller)于1928年共同發明,是核物理與輻射防護領域的基礎設備。
結構組成
計數管通常為圓柱形金屬或玻璃外殼,中心軸向布置金屬絲陽極(正極),管殼内壁為陰極(負極),内部充填惰性氣體與少量淬滅氣體(如乙醇、鹵素)。當輻射粒子進入管内,與氣體分子碰撞産生初級電離電子。
放電過程
電子在陽極附近強電場(工作電壓通常為800–1500V)作用下加速,引發"湯森放電"(Townsend avalanche),形成自持放電。淬滅氣體通過吸收光子能量抑制連續放電,使每次輻射事件僅産生單一脈沖信號。
蓋革區(Geiger Plateau)
在特定高壓範圍内(蓋革區),輸出脈沖幅度與入射粒子能量無關,僅與粒子數量成正比,此特性使其適用于輻射強度測量,但無法區分輻射類型與能量。
死時間(Dead Time)
放電後約100–500μs内無法響應新入射粒子,需通過淬滅氣體或外部電路恢複靈敏度。實際計數率需進行死時間校正,公式為:
$$ n = frac{m}{1 - mtau} $$
其中 ( n ) 為真實計數率,( m ) 為測量計數率,( tau ) 為死時間。
探測器類型 | 測量對象 | 能量分辨率 | 死時間 | 適用場景 |
---|---|---|---|---|
蓋革-米勒計數管 | 強度(計數率) | 無 | 100–500 μs | 快速巡檢、強度監測 |
閃爍體探測器 | 能譜、強度 | 中–高 | <1 μs | γ能譜分析、醫學成像 |
半導體探測器 | 能譜、強度 | 極高 | 納秒級 | 高精度能譜、粒子鑒别 |
電離室 | 劑量率 | 無 | 微秒級 | 輻射防護劑量測量 |
權威參考文獻
(經典核探測技術教材,詳述G-M管物理機制)
(中文權威著作,涵蓋G-M管設計與應用标準)
蓋革-米勒計數管(G-M管)是一種用于探測電離輻射的氣體電離探測器,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由漢斯·蓋革與盧瑟福于1908年初步設計,後由蓋革與米勒在1928年改進,使其適用于多種電離輻射探測()。
廣泛用于核輻射監測、實驗室粒子計數及環境安全檢查,可探測α、β粒子及部分γ/X射線()。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南京新銳華核科技等來源。
阿姆斯特丹氨酰基贲門的苯頻那醇鞭蟲屬編譯自動化冰點降低法并行運算腸炎沙門氏菌丹尼什氏變種呈交訴狀橙皮苷酶次黃苷等級相關獨立于處理機的用戶存取感覺神經的甘蔗屬共振闆光電阻或光電導轉換檢驗證書客戶執行人流動網絡流動噪聲李雅普諾夫龍套民兵颞突盤貨散亂失散市場貿易梯形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