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民兵英文解釋翻譯、民兵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ommando; militiaman; posseman

相關詞條:

1.militiaman  2.posseman  3.saturdaynightsol***r  4.askari  5.commando  6.rapparee  7.druzhinnik  8.tamejolly  9.minuteman  

例句:

  1. 他正在這樣幹時被一位民兵撞見了。
    A militiaman surprised him in the act.
  2. 民兵民兵織中的一員
    A man who is a member of a militia.
  3. 民兵和 * 人員這時(向這些特務)包圍上來。
    Militiaman and public security men now closed in(on the spies).
  4. ************危機将演變到何種程度,主要關鍵在于南國軍方是否有效和團結,以及其繼續支持克羅地亞境内塞爾維亞民兵的程度。
    How the Yugoslav crisis plays out will hinge in large measure on the Yugoslav military's effectiveness and unity, or lack thereof,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ontinues to back Serbian militias in Croatia.

分詞翻譯:

民的英語翻譯:

civilian; folk; the people

兵的英語翻譯:

arms; sol***rs

專業解析

民兵在漢語中特指“不脫離生産的群衆性武裝組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成員平時從事工農業生産或其他職業,戰時或緊急狀态下接受征召參與軍事任務。對應的英文術語為"militia",指由非職業軍人組成的公民武裝力量。該概念的核心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組織性質

    民兵是國家武裝力量體系的組成部分,屬于群衆性國防組織,區别于正規軍隊(如解放軍)。在我國,民兵與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共同構成“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2. 成員構成與職能

    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平時保持本職工作,定期接受軍事訓練。主要承擔輔助性國防任務,包括:

    • 配合軍隊進行防衛作戰
    • 參與搶險救災與維穩行動
    • 執行戰備執勤(如重要目标守衛)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六章"民兵")

  3. 英文譯法的權威依據

    "Militia"作為标準譯法被《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二版)及《牛津英漢漢英詞典》收錄,其釋義強調"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公民志願兵"屬性。需注意與"reservist"(預備役人員)的區分——後者屬于正規軍後備力量,而民兵是獨立的地方武裝單元。


補充說明:國際語境中,"militia"亦可指非政府武裝團體,但漢語"民兵"在我國法律框架下特指受中國共産黨領導、由各級人民政府和軍事機關管理的法定國防組織,具有鮮明的制度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民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基本定義

民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不脫離生産的群衆武裝組織,屬于國家武裝力量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民兵),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也是後備力量。

二、性質與組成

  1. 雙重屬性:兼具群衆性與軍事性,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普通民衆,平時參與生産,戰時執行任務。
  2. 編組方式:按行政區域或單位編組,分為基幹民兵(骨幹力量,含退役軍人、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民兵。
  3. 年齡範圍:主要從18-45周歲公民中選拔,女性年齡限制為18-35周歲,特殊情況可放寬。

三、地位與作用

  1. 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抵禦侵略,是人民戰争戰略的重要支撐。
  2. 多樣化任務:
    • 戰備執勤、搶險救災(如抗洪救災中轉移群衆、加固堤壩);
    • 維護社會治安、支援前線作戰。
  3. 國防動員基礎:為國家提供戰時後備兵員儲備。

四、法律依據

依據《國防法》第二十二條和《民兵工作條例》第二條,依法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的光榮義務。

五、曆史背景

“民兵”一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現代民兵制度形成于中國革命戰争時期,在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民兵工作條例》或各地國防動員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