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蟲屬英文解釋翻譯、鞭蟲屬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Trichocephalus; Trichuris
分詞翻譯:
鞭蟲的英語翻譯:
【醫】 whipworm
屬的英語翻譯: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醫】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專業解析
鞭蟲屬(Trichuris)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1. 術語定義與分類地位 (Terminology & Taxonomy)
- 中文名: 鞭蟲屬
- 英文名: Trichuris (Genus name), Whipworm (Common name for the parasite)
- 分類學: 隸屬于線蟲動物門 (Nematoda)、刺嘴綱 (Enoplea)、毛首目 (Trichocephalida)、毛首科 (Trichuridae)。該屬包含多種寄生于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盲腸和結腸的線蟲寄生蟲。最重要的醫學相關種是似蚓鞭蟲 (Trichuris trichiura),即通常所稱的人鞭蟲 (Human whipworm)。
2. 形态特征 (Morphology)
- 整體外觀: 成蟲因其獨特的形态而得名。蟲體前部細長如鞭梢 (約占體長的3/5),内含食道;後部較粗如鞭柄,内含腸管和生殖器官。雌蟲尾部鈍圓,雄蟲尾部卷曲并具一根交合刺。
- 大小: 似蚓鞭蟲雄蟲長約30-45毫米,雌蟲長約35-50毫米。
- 蟲卵特征: 蟲卵呈腰鼓形或橄榄形,兩端各有一個透明的塞狀突起(稱為“透明栓”),黃褐色,卵殼較厚。大小約為50-54微米 x 22-23微米。蟲卵内含未分裂的卵細胞。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3. 生活史 (Life Cycle)
- 寄生部位: 成蟲主要寄生于宿主(如人)的盲腸 (Caecum),嚴重感染時可波及結腸、直腸甚至回腸下段。
- 感染階段:感染性蟲卵 (Infective egg)。蟲卵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
- 體外發育: 蟲卵在溫暖(21-30℃)、潮濕、蔭蔽、氧氣充足的土壤中,約需3-5周發育為含幼蟲的感染性蟲卵。
- 感染途徑:經口感染 (Oral ingestion)。人因攝入被感染性蟲卵污染的食物、水或手而感染。
- 體内發育: 蟲卵在小腸内孵化,幼蟲逸出并侵入腸粘膜,經約10天發育後返回腸腔,移行至盲腸發育為成蟲。從感染到成蟲産卵約需1-3個月。
- 成蟲壽命: 成蟲壽命約為1-3年。
4. 緻病性與流行 (Pathogenicity & Epidemiology)
- 緻病機制: 成蟲以其細長的前端插入腸粘膜甚至粘膜下層,導緻局部組織炎症、充血、水腫或出血。慢性感染可緻宿主營養不良。
- 臨床表現: 輕度感染常無症狀。重度感染(成蟲數量多)可引起鞭蟲病 (Trichuriasis),症狀包括腹痛、慢性腹瀉、裡急後重、直腸脫垂(尤其在營養不良兒童中)、貧血(因慢性失血)、發育遲緩等。
- 流行分布: 鞭蟲病主要流行于熱帶、亞熱帶溫暖潮濕、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兒童感染率較高。全球估計有數億感染者(來源:CDC寄生蟲病 - 鞭蟲病概述)。
5. 診斷與治療 (Diagnosis & Treatment)
- 診斷: 主要依靠糞便檢查,在糞便樣本中發現特征性的鞭蟲卵即可确診。常用方法有直接塗片法、飽和鹽水浮聚法等。
- 治療: 常用驅蟲藥物包括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和阿苯達唑 (Albendazole)。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對流行區兒童進行定期集體驅蟲治療(來源:WHO土壤傳播性蠕蟲病實況報道)。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Authoritative Reference Sources):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 - 寄生蟲病:鞭蟲病 (Trichuriasis): 提供鞭蟲生物學、症狀、診斷、治療及預防的官方信息。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土壤傳播性蠕蟲病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es): 提供全球流行病學數據、控制策略和治療指南。
- UpToDate臨床顧問 - 鞭蟲病: 提供基于循證醫學的詳細臨床信息(需訂閱訪問)。
- 标準寄生蟲學教材 (如《人體寄生蟲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提供鞭蟲的詳細形态學、生活史、緻病機制等基礎與臨床知識。
- 專業醫學詞典 (如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醫學主題詞表MeSH): 提供準确的術語定義和分類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鞭蟲屬(Trichuris)是寄生性線蟲的重要分類單元,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1.分類地位
- 門類:屬于袋形動物門(Aschelminthes)或線蟲綱(Nematoda)。
- 目科:刺嘴目(Enoplida)下的鞭蟲科(Trichuridae)。
2.形态特征
- 外形:成蟲前段細長如絲(約占體長3/5),後端粗壯如鞭柄,整體似馬鞭。
- 尺寸:雄蟲長30-45mm,雌蟲35-50mm;蟲卵呈紡錘形,兩端有透明塞狀突起,呈金黃色或黃褐色。
3.寄生與宿主
- 主要宿主:人類(如毛首鞭蟲 T. trichiura)及哺乳動物(如豬鞭蟲 T. suis、犬類等)。
- 寄生部位:成蟲寄生于宿主盲腸、結腸或闌尾,前端侵入腸黏膜層吸食組織液和血液。
4.緻病與傳播
- 緻病性:感染可引起鞭蟲病(Trichuriasis),表現為腸道炎症、腹瀉等,嚴重時導緻營養不良或貧血。
- 傳播途徑:通過攝入污染土壤中的感染性蟲卵傳播,常見于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
5.診斷與防控
- 診斷:通過糞便檢查識别特征性蟲卵。
- 防控:改善衛生條件、避免接觸污染土壤及定期驅蟲治療。
補充說明
鞭蟲屬部分物種(如人鞭蟲與豬鞭蟲)存在交叉感染可能,形态差異微小但宿主偏好不同。其生命周期依賴蟲卵在土壤中胚化(約15-30天),因此熱帶、亞熱帶農村地區更易流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蟲卵形态或疾病症狀,可參考和8的詳細解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