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locatable subroutine
drift; float; fluctuate
【計】 float
subprogram; subroutine
【計】 functional element program; subprograme; subroutine
【經】 sub-program; sub-routine
在計算機編程領域,"浮動子程式"(英文:Relocatable Subroutine)指一種不依賴于固定内存地址編寫的子程式(函數或過程)。其核心特征在于:在程式加載到内存執行前,其具體的内存起始地址是不确定的(即"浮動"的),需通過鍊接器或加載器進行地址重定位後才能正确運行。以下是關鍵解釋:
地址獨立性
浮動子程式的機器代碼使用相對地址或基址寄存器編寫,避免直接引用絕對内存地址。例如,在彙編語言中可能通過PC相對尋址
(如JMP LABEL
)實現跳轉,LABEL的實際地址在鍊接時确定。
重定位過程
當程式被加載到内存時,鍊接器/加載器根據實際分配的内存基址,動态修改子程式内的地址引用(如跳轉目标、數據指針),此過程稱為重定位(Relocation)。
示例公式(重定位偏移計算):
$$ text{實際地址} = text{基址寄存器值} + text{指令中的偏移量} $$
與"絕對子程式"的區别
《計算機程式設計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義浮動子程式為"通過基址寄存器實現地址動态綁定的可重用代碼模塊",強調其提升内存利用率的作用。
來源鍊接: 清華大學出版社計算機教材庫(需具體檢索相關書目)
IEEE Std 610.12-1990(軟件工程術語标準)
将"Relocatable Code"描述為"其指令地址可在加載時修改以適應不同基址的代碼"。
來源鍊接: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标準文檔需訂閱訪問)
現代編程語言(如C/C++)默認生成浮動代碼(位置無關代碼,PIC),通過全局偏移表(GOT)和過程鍊接表(PLT)實現動态重定位,支持更靈活的内存管理。
總結定義:浮動子程式是依賴重定位機制、内存地址可動态調整的子程式,為程式模塊化與内存管理提供底層支持。其設計思想直接影響現代操作系統的動态鍊接與加載技術。
關于“浮動子程式”這一術語,目前公開的計算機科學資料中并未形成标準定義。結合“子程式”的基礎概念和“浮動”可能的含義,可以嘗試從以下角度推測其詞義(需注意以下内容為邏輯推測,非學術定義):
子程式的核心特征
子程式(Subroutine)是程式中的獨立代碼模塊,用于執行特定任務,可被重複調用。其核心特征包括:
對“浮動”的延伸解讀
需注意的特殊情況
建議:
(注:當前解釋基于常規計算機原理推導,若需更精确的定義,請補充該術語的具體使用場景或技術文檔)
标號處理蔔支狀毛黴菌不察覺的布谷鳥摻合油電流反饋動力系數封裝的滾筒印花過程符號國土海洋污染防止法婚姻介紹所腳掌接觸白土經腭骨的可實行的老生常談聯苯氨轉換六個利息兌現盲虱屬鳥糞石臍腸系膜靜脈期望解樹染色質紋上行色層分析法實在參數類型松膠束瓦-羅二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