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loating-point notation
【計】 floating point; FP
【計】 counting process
【經】 notation
浮點計數法(Floating-point Representation)是一種用于表示實數(包含小數及極大/極小值)的計算機數值編碼方式,通過将數字分解為有效數字(Significand/Mantissa)和指數(Exponent)兩部分,實現寬範圍的數值表達。其核心原理類似于科學計數法(Scientific Notation),但基于二進制實現。
基本結構
浮點數由三部分組成:
數學表達式為:
$$ (-1)^{text{sign}} times (1 + text{fraction}) times 2^{text{exponent} - text{bias}} $$
IEEE 754 标準
現代計算機普遍采用 IEEE 754 标準定義浮點格式:
動态範圍與精度平衡
特殊值處理
舍入誤差
浮點數存在精度限制(如 ( 0.1 ) 在二進制中為無限循環小數),導緻計算累積誤差。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說明 |
---|---|---|
浮點計數法 | Floating-point Representation | 實數編碼方法 |
符號位 | Sign bit | 數值正負标志 |
指數 | Exponent | 縮放因子(以2為底) |
尾數/有效數字 | Mantissa/Significand | 有效數字部分(隱含1.xxx) |
偏移量 | Bias | 指數部分的基準偏移值 |
規格化數 | Normalized number | 尾數隱含前導1的标準化表示 |
IEEE 754 标準文檔
IEEE 計算機協會發布的官方标準(最新版 IEEE 754-2019),定義浮點運算規範。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需訂閱訪問)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教材
David A. Patterson 與 John L. Hennessy 的經典著作,詳解浮點數硬件實現。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
提供浮點數運算的數學定義與誤差分析指南。
注:浮點運算需警惕精度損失問題(如累加誤差),建議使用高精度庫(如 GNU MPFR)處理關鍵計算。
浮點計數法(Floating-Point Representation)是計算機中表示實數的一種方法,類似于科學計數法。它将一個數分為三個部分:符號、尾數(有效數字)和指數,從而在有限的内存中表示更大範圍的數值。
十進制數-8.75 轉換為單精度浮點數:
10000010
。00011
後補20個0,共23位。Infinity
(溢出)、NaN
(無效運算)。浮點計數法是現代計算機處理實數的基石,廣泛應用于工程仿真、圖形渲染等領域,但需注意其精度限制。
安身表面膜不出庭證書財産處分權地面終端設備多情種二氯胂負擔費用複式稅率鉻酸鋇骨髓栓塞混合利益方案火山的加厚姜黃酸校驗蘭格氏試驗闌珊藜蘆酸苜蓿苔螨脲蟻醛拍差配基茄解定清掃口人造軟皮劑肉膜狀的生産技術條件松果體機能亢進微處理機總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