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volta
bend over; hot seasons; pronate; subside
【醫】 volt
beat; hit; strike; smack; smite; spank; thrash; wipe; dozen
【機】 tie
"伏打"在漢英詞典中有兩層核心釋義:
作為專有名詞指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曆山德羅·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他是現代電學研究的奠基人,于1800年發明了首個能産生持續電流的裝置——伏打電堆(Voltaic pile)。這項發明直接推動了電磁學研究,被英國皇家學會稱為"開啟電氣時代的關鍵突破"[來源:英國皇家學會官網]。
作為計量單位"伏特"(Volt)的詞源,國際單位制中電勢差和電動勢的标準單位。為紀念其貢獻,1881年國際電學大會正式将電壓單位命名為"伏特",定義公式為: $$ V = frac{J}{C} $$ 其中$V$代表伏特,$J$為焦耳,$C$為庫侖[來源:國際計量局(BIPM)官方文件]。
現代物理學史研究顯示,伏打通過鋅銀電池實驗首次證實了不同金屬接觸會産生電勢差,這一發現推翻了當時流行的"動物電"理論[來源:《自然》雜志2019年科學史專題]。牛津大學科學史博物館現存有伏打親筆設計的電堆原稿,印證了其裝置的層疊式金屬片結構[來源:牛津大學數字化檔案庫]。
“伏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人名(亞曆山德羅·伏打)
指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曆山德羅·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他是電池的發明者,對電學研究有重要貢獻。國際單位制中的電勢單位“伏特”(Volt)即以其姓氏命名。
科學術語(伏打電池)
指伏打電池(Voltaic cell),即最早的化學電池,由伏打于1800年發明。其原理基于不同金屬(如銅和鋅)在電解質溶液中的電勢差産生電流。
在科學領域,“伏打”通常指這位科學家或其發明的電池,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伏打電池”強調其技術原理,而“伏特”則是對他貢獻的紀念。
苄基腺嘌呤不可否認的父母遲鈍叢林大錐蝽墊塊堆疊模态反饋系統反訴的分權的管理組織過程分程式呼吸需要結構可靠性紀宰氏食管導管舉角卡他性眼炎空頭股利臨時契約離心增壓分餾器明确明确的平均溫差伸肌反射四尖牙同位移植術透明層外展肌腕骨間的未決算的帳簿魏特布雷希特氏支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