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蜂窩混凝土英文解釋翻譯、蜂窩混凝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建】 cellular concrete

分詞翻譯:

蜂窩的英語翻譯:

beehive; honeycomb

混凝土的英語翻譯:

concrete
【化】 concrete
【醫】 concrete

專業解析

蜂窩混凝土(Cellular Concrete),是一種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引入大量均勻、獨立、封閉氣孔制成的輕質多孔混凝土。其名稱源于其内部結構類似蜂巢的多孔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1. 中文術語

    蜂窩混凝土:指通過發泡工藝形成蜂窩狀微孔結構的輕質混凝土,英文對應術語為Cellular Concrete 或Aerated Concrete。其名稱直接描述材料内部多孔形态,類似蜂巢的六邊形孔洞結構。

  2. 關鍵性能指标

    • 幹密度:通常為 400–800 kg/m³(遠低于普通混凝土的 2400 kg/m³);
    • 孔隙率:60%–85%,孔洞直徑 0.1–1 mm;
    • 導熱系數:0.1–0.2 W/(m·K),具備優異保溫性能。

二、生産工藝與分類

  1. 發泡機理

    • 化學發泡:添加鋁粉(Al powder)與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氣,形成氣孔(如加氣混凝土 AAC);
    • 物理發泡:機械攪拌預制備泡沫(泡沫劑+水),再混入水泥基漿體(如泡沫混凝土)。
  2. 主要類型

    類型 原料組成 典型用途
    加氣混凝土 (AAC) 水泥、石灰、石英砂、鋁粉 牆體砌塊、保溫闆
    泡沫混凝土 (FC) 水泥、預拌泡沫(蛋白/合成發泡劑) 回填、屋面保溫、輕質墊層

三、權威定義與标準參考

  1. 國際材料定義

    美國混凝土協會(ACI)在ACI 523.1R-20 中将蜂窩混凝土定義為:

    "A lightweight product consisting of portland cement, water, and preformed stable foam, with at least 20% air by volume."

    (一種由波特蘭水泥、水及預制穩定泡沫組成的輕質材料,氣體體積占比至少 20%)。

  2. 中國國家标準

    《GB/T 11969-2020 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明确其抗壓強度分級(A1.0–A7.5)與幹密度等級(B03–B08),規範性能測試方法。


四、典型應用場景

  1. 建築保溫

    用于外牆保溫闆、屋面填充層,利用低導熱性降低建築能耗。

  2. 輕質回填

    替代砂土回填地下管廊、基坑,減少地基荷載(密度僅為土壤的 1/3)。

  3. 防火隔離

    耐火極限達 4 小時(100mm 厚 AAC 牆闆),符合GB 50016 建築防火規範。


參考資料

  1. 美國混凝土協會(ACI)技術報告ACI 523.1R-20 官網定義
  2. 中國國家标準GB/T 11969-2020 标準全文
  3. 《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 51-2002)
  4. 建築材料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Building Materials (Springer,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蜂窩混凝土是一種輕質多孔的建築材料,其名稱來源于内部均勻分布的蜂窩狀氣泡結構。以下是關于該材料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結構

蜂窩混凝土通過向混凝土中加入發泡劑,形成大量封閉氣泡,凝固後呈現類似蜂巢的多孔結構。其密度較低(通常為300-1800 kg/m³),但抗壓強度可達2-10 MPa,兼具輕質與承重能力。

2. 制備工藝

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水和發泡劑。制備時通過機械攪拌将發泡劑引入漿體,氣泡均勻分布後固化成型。工藝需精準控制水灰比和發泡劑用量,以保證結構穩定性。

3. 核心特性

4. 主要應用領域

5. 與“蜂窩缺陷”的區别

需注意區分蜂窩混凝土(功能性材料)與施工缺陷“蜂窩”(混凝土表面露石、孔洞的質量問題)。後者因振搗不實或配比不當導緻,需修補處理。


數據說明:亞太地區是蜂窩混凝土最大市場,中國為主要增長驅動。選擇材料時應參考抗壓強度、導熱系數(0.1-0.3 W/(m·K))等參數匹配工程需求。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托品軟膏布魯克氏試驗補缺術常染色質持久性堆催收欠款二氧化碳定量法反複循環器反饋效應翻譯程式輔助資源高度免疫法高級地位關系語義學焦精教學用微型計算機空吹摩動關節内部神經捏造報告硼-胺絡合物全身痛乳腺發育激素散焦現象師資數據光滑碳氧肌紅蛋白婉轉打探魏斯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