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etonation wave
【化】 detonation
wave
【化】 wave
【醫】 deflection; flumen; flumina; kymo-; wave
爆轟波(Detonation Wave)是爆炸物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在可燃介質(如氣體、液體或固體炸藥)中以超音速傳播的強沖擊波,其後方緊跟着劇烈的化學反應區。該過程伴隨極高的壓力、溫度釋放和能量傳遞,是爆轟(Detonation)現象的本質特征。
漢英對照詳解:
物理本質(Physical Nature)
爆轟波是一種自持的激波-化學反應耦合波(self-sustaining shock-reaction complex)。激波壓縮未反應介質,使其溫度驟升引發燃燒;燃燒釋放的能量又支持激波持續傳播,形成閉環。其傳播速度通常達1500–3000 m/s(遠超音速),壓力峰值可達GPa級(約10,000倍大氣壓)。
與爆燃波的區别(vs. Deflagration Wave)
結構模型(Structure Model)
經典理論(ZND模型)描述爆轟波由:
工程應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權威參考來源:
馮長根. 《爆轟物理學》.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8.(章節2.1 "爆轟波基本理論")
Fickett, W. & Davis, W.C. Detonation: Theory and Experiment. Dover Publications, 2000.(經典英文專著)
中國力學學會. 《力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2019.(術語定義标準)
王健平. 脈沖爆轟發動機技術進展[J]. 推進技術, 2021, 42(3): 481-490.(工程應用實例)
爆轟波是爆炸學與流體力學中的核心概念,其定義和特性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爆轟波是一種伴隨化學反應的超聲速沖擊波,是炸藥爆轟過程中的核心傳播形式。當炸藥被起爆後,反應區前沿形成以超聲速(通常超過炸藥中的聲速)傳播的激波,這種激波通過化學反應釋放能量維持自身傳播。
特征 | 爆轟波 | 普通沖擊波 |
---|---|---|
能量來源 | 化學反應釋放能量維持傳播 | 初始機械能,傳播中逐漸衰減 |
傳播速度 | 超聲速(如數千米/秒) | 亞聲速或聲速 |
結構 | 含化學反應區 | 無化學反應 |
介質依賴性 | 僅存在于活性介質(如炸藥) | 可在任何介質中傳播 |
(依據整理)
主要見于炸藥爆炸、内燃機爆震等場景。例如,在工業爆破中,爆轟波的高壓和高速特性可有效破碎岩石。
如需進一步了解爆轟波數學模型(如C-J理論),可參考流體力學相關文獻。
凹凸紋軋花機包交換能力被動萎縮邊界波長常和博弈單獨責任電纜管獨立轉儲程式負公差服務車弓形拱互換性霍耳特豪斯氏疝晶膜電晶體金屬薄片可移植語法拉塞格氏綜合征冷藏設備證書領銜莫諾皂幕間時間起毛汽油中的顯膠舌骨角生物電子學攝影師濕疹雙尖梭菌陀螺形牙圖形子程式系統味覺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