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reak-even point method
【經】 break-even point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保本點法(Break-Even Point Analysis)詳解(漢英詞典視角)
一、核心定義(Core Definition)
保本點法(Break-Even Point Method)是一種管理會計工具,用于确定企業總收入等于總成本時的業務量或銷售額,即企業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的臨界點。
英文釋義:A financial calculation that identifies the point at which total revenue equals total costs, resulting in zero net profit.
二、核心公式(Key Formula)
保本點(銷售量)計算公式:
$$
text{保本點(單位)} = frac{text{固定成本總額(Total Fixed Costs)}}{text{單位售價(Selling Price per Unit)} - text{單位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per Unit)}}
$$
保本點(銷售額)計算公式:
$$
text{保本點(金額)} = text{保本點(單位)} times text{單位售價}
$$
三、核心概念解析(Conceptual Analysis)
不隨産量變化的成本(如租金、折舊)。
例:企業月固定成本 10,000 元。
隨産量同比例變化的成本(如原材料、計件工資)。
例:每件産品變動成本 20 元。
單位售價減單位變動成本,用于覆蓋固定成本。
公式:$text{邊際貢獻} = text{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
四、應用場景(Applications)
五、案例說明(Example)
假設某産品:
則:
$$
text{保本點(單位)} = frac{10,000}{50 - 30} = 500 , text{件}
$$
$$
text{保本點(金額)} = 500 times 50 = ¥25,000
$$
結論:需銷售 500 件或收入 ¥25,000 方可保本。
六、權威參考(References)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定義保本點為企業經營安全邊際的基準指标。
将保本分析列為成本行為分析的核心工具(來源:AICPA 管理會計指南)。
在《績效管理》教材中強調保本點對短期決策的支持作用。
七、延伸概念: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超過保本點的銷售額或銷量,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緩沖能力:
$$
text{安全邊際率} = frac{text{實際銷售額} - text{保本點銷售額}}{text{實際銷售額}} times 100%
$$
注:以上内容綜合會計學教材及國際專業機構标準定義,符合財務術語的漢英對照規範。
保本點法(又稱盈虧平衡分析法)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用于确定經營或投資活動達到收支平衡所需業務量的分析方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保本點指企業總收入等于總成本時的業務量(銷售量或銷售額),此時既不盈利也不虧損。它是企業決策的重要臨界點,常用于評估項目風險、制定價格策略和優化成本結構。
$$ text{保本銷售量} = frac{text{固定成本}}{text{單位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 $$ 示例:固定成本10萬元,産品單價50元,單位變動成本30元,則保本銷售量為5000件。
$$ text{保本銷售額} = frac{text{固定成本}}{text{邊際貢獻率}} $$ 其中,邊際貢獻率= (單位售價 - 單位變動成本) / 單位售價。
通過保本點法,企業可量化風險邊界,為經營策略提供數據支撐。具體計算需結合行業特性和成本結構,建議參考財務報表或專業分析工具。
胞質傳遞說不具名的蛋肉培養基鍍金紡錘狀的反射熱線的範托夫中間化合物非法處分侵占行為風扇葉片支架搞出跟隨工藝說明合理性測試花露水活版印刷靜電偏向控制論模型困倦的綠┤素脒黴素民放雜居地區牡鹿曝露全同規整度人機對話模拟器升值神經性谵妄維持可租住的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