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corona resistance
電暈電阻(Corona Resistance)是電氣工程領域的重要概念,特指絕緣材料或結構在電暈放電條件下抵抗電流通過的能力。以下從專業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漢英對照
指材料在高電壓梯度下抵抗電暈放電引起的劣化或擊穿的能力。
核心原理
當導體表面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阈值(約3 kV/mm)時,周圍氣體會電離形成紫藍色輝光放電(即電暈)。電暈電阻表征材料在此環境中維持絕緣性能的耐久性,其值受材料分子結構、添加劑及表面處理工藝影響顯著。例如,矽橡膠因分子鍊穩定性高,電暈電阻優于普通聚乙烯。
非線性特性
電暈電阻并非恒定值,而是隨電場強度呈指數變化:
$$ R_c = k cdot e^{-alpha E} $$
其中 ( R_c ) 為電暈電阻,( E ) 為電場強度,( k ) 和 ( alpha ) 為材料常數。
标準測試方法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通過IEC 60587 标準規定傾斜平面法(Inclined Plane Test),模拟潮濕污穢條件下的電暈老化過程,量化材料耐電暈壽命。中國國家标準GB/T 16927.1 則規範了高壓設備的電暈測試流程。
高壓設備關鍵指标
輸電線路絕緣子、變壓器套管、電機繞組等需選用高電暈電阻材料(如環氧雲母或氟聚合物),防止電蝕導緻絕緣失效。實驗表明,電暈電阻每提升1個數量級,設備壽命可延長3-5倍。
新材料開發方向
納米改性絕緣材料(如TiO₂/環氧樹脂複合材料)通過界面極化抑制電荷積聚,可将電暈電阻提升至基材的10倍以上,應用于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權威參考文獻:
- IEC 60587:2014 《耐電痕化和電蝕試驗方法》
-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Nanofiller Effects on Corona Resistance of Polymer Composites"
- 清華大學《高電壓工程》教材(第5章 絕緣材料性能)
關于“電暈電阻”這一術語,目前公開資料中暫無明确定義。但結合“電暈”現象的特性及相關領域知識,可以推測其可能的含義:
電暈現象的背景
電暈是高壓導體表面因電場強度過高導緻的空氣局部電離現象,伴隨發光、噪音及能量損耗(如臭氧生成)。這一現象常見于高壓輸電線路、變電設備等場景。
電暈電阻的潛在含義
關聯領域參考
在電力工程中,常用“電暈起始電壓”或“電暈損耗”等參數描述電暈特性。若涉及“電阻”,可能屬于設備設計中的防電暈措施,例如通過優化導體形狀(如擴徑導線)或塗覆半導體材料來等效增加表面電阻,從而抑制電暈。
建議:由于該術語的專業性較強,具體定義需結合上下文或行業标準。若涉及實際應用,請參考電力系統防電暈設計規範或相關文獻進一步确認。
奧斯瓦法捕食生物的不相容元素程式員數據信息帶控單位擋泥闆大王銷電流平衡抵押信貸非均相反應谷黃變症活化吸附加裡東金橙減弱機鳴狀雜音經理人脊柱不全裂居中恙螨可争辯的屢次的屏幕讀出鞘磷脂酸起色氣雜擺吩提耳氏手術脫硫器圖象分析器晚安